人工增雨不是想增就能增
摘要:旱情就是命令,民生就是責任,為積極應對當前旱情,全市氣象部門密切監視天氣變化,全體業務人員和人工增雨作業指揮人員24小時在崗待命,時刻做好人工增雨作業準備,積極捕捉有利天氣時機,一旦作業條件具備,將會立即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增加有效降水。
巧取天上水需天時地利人和
——人工增雨不是想增就能增
武建華 王靜
進入7月份以來,我市降水持續偏少,尤其進入7月中旬后,副熱帶高壓北抬跨過長江影響我市,受其控制出現連續高溫天氣。一時天中大地旱魔肆虐,小河干枯,莊稼打蔫兒,秋作物生長發育受到嚴重威脅。自7月23日起我市連續出現陣雨、雷陣雨天氣,但都是分散性的和局地性的,降水不均,大部分地區旱情依然嚴重。老天爺不給力,人們自然就想起了人工增雨。
但是,當人們遲遲聽不到三七高炮增雨的炮聲、看不見火箭彈尾翼的白煙,不禁會問:我市為什么不進行人工增雨,來助抗旱保秋一臂之力呢?其實氣象部門早早的就啟動了重大氣象災害(干旱)應急響應,全市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和指揮人員24小時待命,隨時做好人工增雨準備。但苦于缺乏必要作業條件,人工增雨作業未能有效實施。
那到底什么是人工增雨?人工增雨的必要條件是什么呢?
人工增雨是人工影響天氣諸多方式里的一種,指采用人為方法對空中可能下雨或者正在下雨的云層施加某種影響,以達到增加降水量的目的。目前我市人工增雨是用火箭、高炮等將含有催化劑的炮彈射入高空,向云中播撒催化劑,對局部大氣的云物理過程進行影響,增加云中凝結核,加速雨滴生長,從而使云的成雨效率提高,增加地面降水量。
人工增雨必備兩條件。首先就是要有成雨條件。根據氣象學的原理,一般自然降水的產生,不僅需要一定的宏觀天氣條件,還需要滿足云中的微物理條件,比如:0℃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沒有這個條件,天氣形勢再好,云層條件再好,也不會下雨。然而,在自然的情況下,這種微物理條件有時不具備;有時雖然具備但又不夠充分。前者根本不會產生降水;后者則降雨很少。此時,如果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使云中產生凝結或凝華的冰水轉化過程,再借助水滴的自然碰并過程,就能使降雨產生或使雨量加大。此處劃重點:只有在云已經降水或者近于降水的條件下,人工方法才能發揮作用,而不是你想象的讓大晴天變出一朵云來下雨……所以說,人工增雨只能做到“錦上添花”,卻做不到“無中生有”。
其次是空域條件。大家知道,我們的上空分布著各種民航和軍用飛機的空中航路以及密密麻麻的航線,實行著軍事化管理。為保證空域安全,在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之前必須要向空管部門申請空域,在空中航道的空閑時間才能進行。而白天又是飛機飛行的繁忙時段,基本沒有合適的空域條件,只有等到夜間航路相對空閑的時候才能申請到空域。
因此,人工增雨作業需要天氣條件和空域條件同時達到才能有效實施。
旱情就是命令,民生就是責任,為積極應對當前旱情,全市氣象部門密切監視天氣變化,全體業務人員和人工增雨作業指揮人員24小時在崗待命,時刻做好人工增雨作業準備,積極捕捉有利天氣時機,一旦作業條件具備,將會立即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增加有效降水。
未來一周我市持續受副熱帶高壓邊緣影響,8月1-3日多分散性陣雨雷陣雨天氣,雨量分布不均。7月31日以后我市的高溫天氣有退燒,8月4-5日有陣雨雷陣雨,雨量分布不均。人工增雨作業條件仍堪憂。
人工增雨是一項發展中的、具有巨大應用潛力的科學技術,根據國內外大量的外場科學試驗長期統計結果表明,人工增雨可有效增加降水量。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人工增雨作業仍需要努力探索、積極實踐,不斷提高作業水平、提升作業效果。
責任編輯:王歡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