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勿橋醋 古法制作香飄四方
□全媒體記者 李玉榮 文/圖
走進王勿橋村,家家戶戶傳承著古法做醋的傳統。2000多年來,勤勞純樸的王勿橋人,古法制醋香飄四方。
入伏后,正陽縣王勿橋醋業合作社的曬醋場里醋香四溢,工人們正抓緊時間釀制醋原料,進行入缸,測溫、驗質封缸。這些封缸的醋由56家社員組成。制醋技師們精心制作,傳承古法工藝,要在頭伏完成選料、制曲、配料后封缸,140天自然發酵后啟壇取醋、入窖,封藏3至5年后投入市場。
王勿橋鄉王勿橋村做醋的歷史還有一段傳說。相傳,東漢初年叛賊王莽追殺劉秀,劉秀逃至望霧橋(今王勿橋)時,已是人困馬乏,饑渴難奈,難以行路,危在旦夕。突然,發現路邊有一口水井,便取水解渴,喝罷精神大振,連嘆:“好甜的井水,用此井水必能釀好酒好醋也!”于是,當地百姓就紛紛用劉秀飲過的井水釀醋。從此,便開始了王勿橋醋釀造業。
又傳,劉秀稱帝后,王勿橋百姓為表達對當朝皇帝的尊重,曾把王勿橋醋作為貢品奉上,得到劉秀的贊譽。自那時起,王勿橋百姓就更加用心釀醋,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到了北宋年間,釀醋技藝日臻提高,產品品質、風味初具特色。在當時,王勿橋醋就已進入商貿繁榮的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交易。據傳,著名的北宋宮廷畫家張擇端在其繪就的中華藝術精品《清明上河圖》開卷篇中的畫面:晨曦初露,郊外河邊道上一支負重的驢隊緩緩走來,行進在城道上……其意境就取材于當時王勿橋人赴京城交易王勿橋醋的情景。
至明、清時代,特別是在“康乾盛世”期間,王勿橋醋的生產和發展達到了歷史的鼎盛時期。在這一時期,王勿橋醋民間釀造作坊不斷增加,釀造技藝趨于成熟,產品品質、風味、功能尤顯獨特,名氣越來越大。
據康熙年間《正陽縣志》記載:“王勿橋用井水釀醋,超山、陜出品,并能療多病傷……”那時,王勿橋醋已不僅作為調味品在民間食用,而且作為一種珍貴的禮品被一些達官貴人、豪商富賈、文人墨客相互饋贈,將其視為尊貴的象征。據傳,有一年乾隆皇帝到河南封禪嵩山時,汝寧(今河南駐馬店)府尹因把被譽為民間“珍奇”的王勿橋醋供奉皇上,得到賞賜,加頂戴一級。從此,王勿橋醋聲譽大振,風靡中原。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