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吃蔬果為啥體內還是濕氣重
摘要:因此,脾虛和濕重往往同時存在,脾虛是本,濕氣重是標。冰鎮過的果蔬顯然要低于36℃,此時身體就要舉全身之力,產生額外的熱量將食物焐熱到36℃,這個焐熱過程是耗能的,也就是消耗我們的脾氣,久而久之,脾虛也就出現了。
只吃蔬果為啥體內還是濕氣重
蔬果雖然易消化但并不能健 脾脾虛導致濕氣重
夏天潮濕悶熱,人的身體容易出現濕氣重的情況。很多人為了少生濕,從個人的飲食方面著手:不吃油膩的食物、不吃肉,只吃容易消化吸收的蔬菜水果,認為這樣胃腸道中就會干凈些,不會讓自己的身體內部積攢太多的濕氣。
但即便這樣做,中醫大夫看他們的舌苔依舊很膩,大便還是粘馬桶,身體內濕氣重的兩個標志一直還在,這又是為什么呢?
蔬果不健脾
生“濕”的根本是脾虛
這是因為他們體內產生濕氣的根本原因是脾虛,蔬菜水果雖然比肉好消化,但它們并不能健脾。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是人身體的“清潔工”。如果脾虛,也就意味著身體運化能力降低,不能及時清理體內的“垃圾”,這個“垃圾”在中醫里被稱為“濕”。
濕氣重,是脾虛導致的“垃圾”在身體里堆積越來越多的結果。因此,脾虛和濕重往往同時存在,脾虛是本,濕氣重是標。
只吃蔬果不吃糧食同樣生“濕”
生濕的原因,除脾虛之外,另外還源于只吃蔬菜水果時存在的兩個飲食誤區:
誤區1:生冷蔬果吃得爽
夏天為了圖一時涼快,很多人會吃冰鎮過的水果蔬菜。這是會增加身體負荷的,因為任何食物進入人體,首先要被預熱到36℃才開始消化。
冰鎮過的果蔬顯然要低于36℃,此時身體就要舉全身之力,產生額外的熱量將食物焐熱到36℃,這個焐熱過程是耗能的,也就是消耗我們的脾氣,久而久之,脾虛也就出現了。
所以,中醫講寒涼的食物會折傷脾氣。就算果蔬比肉類再容易消化,但對于本身就已經虛弱的脾來說,仍舊是負擔,“濕氣”自然就越積越多。
誤區2:只吃蔬果不吃糧
人如果不吃糧食就等于少了一個健脾的機會,從中醫角度說,糧食都是入脾經的,《黃帝內經》在闡述食物時,第一個說的就是糧食“五谷為養”,肉、蔬、果都居其后。就算水果蔬菜比肉類、蛋類更利于人體吸收,但無助于本身就虛弱的脾,濕氣仍會存在。
夏天如何吃才能防生“濕”
首先就是要吃主食。夏天多吃果蔬是對的,因為果蔬這類植物性食物可以中和掉肉類的膽固醇,但如果你想去濕健脾,就不能僅僅吃果蔬,還要吃主食,必須保證每天3兩到半斤的主食,給脾胃一個調養的機會。
第二,果蔬不要吃涼的。人們吃水果,無非是想獲得更多的維生素C。事實上,蔬菜的維生素C含量比水果豐富得多,包括熟的蔬菜。
只要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示的:每天吃夠一斤的蔬菜,并將它們做熟了吃,就可以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
水果更多的價值是補充纖維素和果膠,而這些纖維素和果膠不怕煮,熟吃也照樣可以獲得。
(摘自《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