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留義參加驛城區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
摘要:《燕山攬勝圖》200cm×280cm 《嶗山攬勝圖》380cm×860cm 《天中新姿》200cm×90cm 《祖國首都北京》220cm×600cm 《千年古寨文化大興》90cm×240cm 《廣州吉祥》144cm×368cm 楊留義,1955年生于河南遂平,南京藝術學院畢業。
讓創造弘揚傳統 讓山水融通城市
——楊留義參加驛城區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戚存杰一行觀看畫展。
《燕山攬勝圖》200cm×280cm
《嶗山攬勝圖》380cm×860cm
《天中新姿》200cm×90cm
《祖國首都北京》220cm×600cm
《千年古寨文化大興》90cm×240cm
《廣州吉祥》144cm×368cm
楊留義,1955年生于河南遂平,南京藝術學院畢業。現為文化和旅游部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中國書畫藝術研究辦公室主任、華夏文化遺產中國畫院院長、北京城市山水畫研究會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第九次文代會代表、駐馬店市美協名譽主席。
楊留義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性、國際性大型美展并獲獎。其中,《秋熟》《生命禮贊》《漢魂唐魄寫江山》《長城頌》《嶗山攬勝圖》《燕山攬勝圖》等數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總部、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2019北京世園會、人民大會堂、中央軍委大樓、北京奧申委、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貝寧中國文化中心和中國駐法、俄、意大使館及多倫多藝術館等單位收藏。
先后在中國美術館、法國盧浮宮、俄羅斯美術館、普希金博物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紐約藝術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貝寧中國文化中心、日本東京都美術館以及上海、杭州、鄭州、南京、西安、廣州、蘭州、深圳等地,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和聯展。
他的作品《惠風和暢圖》《雅典·衛城》《山不爭高自極天》,分別搭載“神舟六號”“神舟七號”“天宮一號”宇宙飛船遨游太空,成為見證我國航天事業神州飛船成功上天、書畫搭載三連冠的藝術家。
他先后出版《楊留義畫集》《楊留義積墨山水》《當代名家寫意山水畫庫》《中國名家精品粹編——楊留義》《21世紀有影響力的畫家——楊留義》《當代中國山水畫壇十名家》《最具實力美術名家薈萃》《中國美術家大系·楊留義卷》《楊留義城市山水畫作品選》等個人畫集20余種及50余部作品合集。
7月6日,驛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揭牌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開幕儀式舉行。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戚存杰,驛城區委副書記李勇,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軼馨出席。活動特邀文化和旅游部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北京城市山水畫研究會會長、駐馬店市美協名譽主席楊留義出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北京城市山水畫研究會副秘書長、著名畫家騰模一同出席。
戚存杰為驛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揭牌,并宣布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開幕。
楊留義在講話中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講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他說,通過本次中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能夠豐富群眾文化藝術生活,激勵人民群眾抒發“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驛城”的赤誠情懷,營造深厚的思想氛圍和文化氛圍,進一步樹立歷史責任感和時代緊迫感,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鄭付生)
楊留義和他的城市山水畫
《美術》雜志原主編 編審 著名評論家 夏碩琦
城市山水畫家楊留義系中原人士,他性格豪爽、不拘小節、海量飲酒,但又不誤作畫。早期畫風骨力雄健、氣勢蒼渾,在大開大合的空間結構中,追求表達大自然的原生氣象和造化的巨麗之美,追求宇宙感、歷史感、人生感。在2005年中國美術館和2008年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的展出中,均獲得好評。
楊留義是一位滿懷學術激情的畫家,他不固步自封,而是在不停探索、創新。近年來,在中國城市化強力推進、生態意識大覺醒的時代背景下,他順應時代,與時代同步,開始城市山水畫的創作。
城市山水畫創作,既有山水畫的共性,又有自 身的個性特征。姑且借用司馬遷的話來概括:“既要能究天人之際,又要能通古今之變。”城市山水畫創作須關注人和自然的關系,要有自然情懷、生態意識,還要有歷史文化情結、關注城市發展演進的歷史文脈,更要有強烈的時代激情。觀察和研究城市的建筑風格、空間格局,人文氣質、生態氣象,更是表現城市個性不可或缺的基礎準備。楊留義的城市山水畫是自然情懷、歷史意識與時代激情交融的表現,是歷史的輝煌余韻和社會主義新時代偉大創造交響在畫家心靈深處的真誠回聲!
城市山水畫創作在藝術處理與表現方面,既要有“按實肖像”的寫實功夫,又要有“憑虛構象”的藝術概括腕力。宏觀與微觀、整體與局部、主體與細節、虛與實,是藝術處理的關鍵。要善于“觀其大象,不為斬刻之形”。楊留義在創作中,既關注宏觀氣象的把握,又不忽視特征性局部的描繪;既注重虛實結合的布局結構,又巧于借用虛實相生的效果。
城市山水畫不是城市地圖,而是供人欣賞的藝術品,應具有引人觀賞的藝術魅力。中華美學的重要審美范疇是意境的創造,城市山水畫家應滿懷激情表現人與自然的和諧、詩意的棲居、歷史的輝煌與時代的高端創造。人造景觀與生態景觀,在畫家人文情懷的濃情點染中所構成富有時代特殊美感的嶄新意境,正是誘人藝術魅力的源頭。在水泥森林中待久了的現代人,由于疏離自然,缺乏自然的陶冶,往往會陷入過度物質化的泥潭,大自然不僅給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物質生活,還以無言的大美來陶冶、凈化人們的靈魂。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在城市山水畫創作中,應特別注意人文氣息,既要表現物質建設的燦爛輝煌,也不應忘卻清雅韻致與剪不斷的鄉愁。從楊留義一系列城市山水畫創作中,可以看到他在這些方面所作的努力和不懈的藝術追求。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