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飄揚新黃樓 ——全國重點鎮新蔡縣黃樓鎮黨建工作走筆
摘要:王港村黨支部書記王大山結合自身多年從業食用菌種植的經驗,對全村食用菌意向種植戶進行技術培訓,帶動全村26戶群眾從事食用菌種植,去年該村已建成2個食用菌種植基地,發展食用菌大棚50余座,食用菌已成為群眾增收的新載體。
記者 梁靈芝 通訊員 鄭磊
清澈的河水繞村而走,村口有修剪整齊的綠色草坪和漂亮的亭子,村內小巷是寬闊潔凈的水泥路,道路兩側一排排兩層小樓漂亮整齊,透過不銹鋼柵欄的院墻,但見院內綠植蔥蘢,姹紫嫣紅……這里描繪的不是城里的社區,而是全國重點鎮、省級生態鄉鎮——新蔡縣黃樓鎮的新農村社區。
作為2019年省級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鎮,黃樓鎮11個村委,無論你走到哪個村,都能領略到秀美的鄉村風貌。
在黃樓鎮,經濟發展、產業興旺、脫貧攻堅、人居環境,各項工作可圈可點。該鎮黨委書記劉久峰告訴筆者,近年來,該鎮黨委、鎮政府切實發揮黨員示范引領作用,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黨建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黨建成果轉化為發展成果,在黨旗引領下,黃樓鎮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黨員帶頭發展產業后勁足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干部。
農村黨員干部在帶領群眾增收致富、推動產業促脫貧等方面,起著關鍵作用。
黃樓村黨支部書記靳改明打造了一個占地200多畝的雜果觀光采摘園,采摘園帶動貧困戶52戶,戶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王港村黨支部書記王大山結合自身多年從業食用菌種植的經驗,對全村食用菌意向種植戶進行技術培訓,帶動全村26戶群眾從事食用菌種植,去年該村已建成2個食用菌種植基地,發展食用菌大棚50余座,食用菌已成為群眾增收的新載體。
魯莊村黨支部書記黃田生投資3000萬元,在村里建立了新蔡縣盛喆新型墻材有限公司,企業優先聘用本村貧困群眾到公司務工,目前已有16名貧困群眾在盛喆公司就業,每年增加收入2萬多元。
干部王輝投資100萬元,建成了中港玩具有限公司王港服裝廠,企業吸納附近62名群眾到企業就業,員工年收入2萬元以上。
黨員王新社流轉土地1000畝種植中藥材,總投資300萬元,發展杭白菊種植項目,采取貧困戶入股分紅的合作帶動模式,吸收64戶貧困戶入社,每年為貧困戶發放1000元分紅,每年吸納300多名群眾在基地務工,農戶每年增加收入5000元。
一個支部一個陣地,一個黨員一面旗。黨員干部通過發展產業項目致了富,不僅引領群眾發展致富,還帶動了貧困群眾脫貧,加快了黃樓鎮由少數小康向多數小康的提速進程。
支部引領美麗黃樓有奔頭
建設生態宜居的農村人居環境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2019年,黃樓鎮被列為省級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鎮。“四美鄉村”建設,村黨支部既是謀劃者,又是實施者,該鎮發揮村“兩委”班子的積極主動性,迅速推進打造“美麗黃樓”工作。
走進王港村,要問誰家最漂亮,人們準會指村黨支部書記王大山的家。
在推進“五美庭院”創建過程中,王大山和村“兩委”干部帶頭在自己家里創建。群眾看到村干部的家中整潔有序,生活環境比城里人還好,紛紛效仿,主動參與“五美庭院”創建。在今年上半年的評選中,該村30個家庭被評為“五美庭院”。
小廁所,大民生。戶廁改造之初,不少村民認為是“形象工程”,顧慮會花“冤枉錢”。為打消群眾顧慮,秦橋村黨支部書記高紅亮和村“兩委”干部率先在自己家中進行戶廁改造,并多次領著村民們參觀自家改造后的廁所。
看到村干部家干凈衛生的效果后,村民們再無顧慮,紛紛找到技術員,要求指導改廁。全鎮的戶廁改造工作得以快速推進。
“五美庭院”,戶廁改造,“三清一改”……
黨員干部帶頭,群眾積極參與,一項項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迅速鋪開,村里房前屋后的陳年垃圾沒有了,常年堆放在院墻內外的殘磚舊瓦砌成了花墻,建成了菜園、樹園、花園、游園,黃樓鎮徹底變了樣。產業支撐脫貧攻堅建奇功
脫貧攻堅戰主戰場,基層黨組織是戰斗堡壘,黨員干部是中堅力量。2017年以來,黃樓鎮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讓支部“挑大梁”,讓黨員走在前,打了一場漂亮的脫貧攻堅戰。
千鈞重擔眾人挑。按照“黨委主責、政府主抓、干部主推、村里主辦、黨員主帶、群眾主體”的思路,該鎮明確黨委書記、鎮長為脫貧攻堅第一責任人,鎮領導班子成員為分包村責任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為直接責任人,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員為幫扶責任人。加壓增責,讓黨員干部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發揮。
該鎮以村黨支部為作戰單元,研究制訂脫貧規劃和每個貧困戶的脫貧計劃,建立臺賬、倒排工期、掛圖作戰,讓支部在脫貧攻堅中“唱主角”。各支部結合本村實際,創新精準識別辦法,拓寬精準幫扶門路,鞏固精準扶貧成果,有力發揮了主體作用。
王港村根據貧困戶主要致貧原因進行分類,有針對性地制定幫扶措施,利用村里閑置土地,建立光伏基地,建設標準化廠房,引進小型加工企業入駐,給貧困戶分紅,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實現了不出村就有錢掙。
魯莊村返鄉創業的黃田生任村黨支部書記后,在鎮黨委、鎮政府的支持下,先后引進瑩坤薯業、星玉牧業合作社、田山建筑公司等6家企業(合作社)進駐魯莊村產業園,常年用工600多人,帶動貧困戶178戶。
如今的黃樓鎮,奶牛養殖和乳制品加工、杭白菊種植與加工、薯業種植與深加工、生態農業培育、旅游開發等產業,如雨后春筍般覆蓋各個角落、惠及每個村民,不僅貧困戶變富了,而且讓全鎮5.8萬人的干勁兒更足了!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