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通”“戶戶通”通到百姓心窩里
摘要: 記者問起陳金生的膠鞋時,他笑著說:“膠鞋可不便宜,一雙膠鞋抵一袋子糧食。據了解,大新莊村11個自然村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門口,該村黨支部負責人說:“多虧了駐馬店日報社派駐俺村的第一書記幫俺村協調了近600萬元資金,修建了村里的道路,現在俺村每家每戶都通了水泥路。”
記者 張新成 程揚
雨后初晴,大新莊村村民走在平整的水泥路上開心地笑了。脫貧標兵肖春紅把兩雙七八成新膠鞋拿出來晾曬。同樣是雨后初晴,馬莊自然村一群孩子紛紛從家門口走出來,穿著干凈的布鞋或拖鞋,這是記者近日在汝南縣三門閘街道辦事處大新莊村看到的情景。
大雨過后,記者來到大新莊村肖春紅家走訪,問她對惠民政策有啥想法時,她笑著說:“唯一不滿意的就是這兩雙膠鞋沒啥用處了。”旁邊一位大嬸說:“俺家也有兩雙,好長時間沒穿過,都放舊了。”還有位老大爺說:“回頭打聽一下哪里沒通水泥路,把俺家的膠鞋也捐出去。”肖春紅說:“俺可不能把膠鞋捐出去,這是咱村黨支部買的,俺得留個紀念。”
該村老黨員陳金生說:“以前俺村遇到下雨出行特別不方便。如今好了,一出門就是水泥路,下雨也不用穿膠鞋了。水泥路修到俺家門口,還有啥比這更惠民的好事。現在想起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脫貧致富的好政策。”
記者問起陳金生的膠鞋時,他笑著說:“膠鞋可不便宜,一雙膠鞋抵一袋子糧食。現在路修通了,膠鞋也用不上了,還都新著。”
農忙過后,記者在大新莊村看到孩子腳上穿著顏色鮮艷的鞋子,三五成群地聚在文化廣場里嬉鬧,或和家人一起散步。
據了解,大新莊村11個自然村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門口,該村黨支部負責人說:“多虧了駐馬店日報社派駐俺村的第一書記幫俺村協調了近600萬元資金,修建了村里的道路,現在俺村每家每戶都通了水泥路。”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