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老兵任洪生 沙場身中數槍歸來亦是英雄
摘要:此役,華東野戰軍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74師及第83師一個團,共計32680人,其中俘虜19680人。如今,任洪生跟著兒子任國忠生活,兒子一有空就陪他說話。
95歲的任洪生精神矍鑠。
年輕時在部隊的任洪生。(本人提供)
□全媒體記者 郭建光文/圖
在遂平縣蓮花湖街道青龍社區,有一位出生于1925年的抗戰老兵,名叫任洪生。他家在開源路北段,是一棟二層小樓,因為是單行道,從門前經過的車輛并不多。老人就住在一層臨街的一間房子內,打開門,街頭的繁華進入眼簾,關上門,躲進小樓成一統。
老人經常拿出自己年輕時參軍的老照片,時光如梭,光陰荏苒,內心深處回到身穿戎裝的歲月,想起那時的人與事,感嘆歲月的匆忙。
如今,老人的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有的退休,有的繼續奔忙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5月22日,老人度過了自己95歲生日。那天,他的小兒子任國忠特意下廚為父親炒了幾個下酒菜,兩個人小酌幾杯,說了些家長里短的話。
如果不是采訪中提及,記者無法想象這位抗日老戰士在戰爭中多處受傷,左手及左腿被子彈穿過,落下終身殘疾。如今,他坐在輪椅上出行,老伴去世后就跟著兒子任國忠生活,日子平淡而充實。
學徒時光,他受盡折磨
任洪生老家在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他上面有兩個哥哥,哥哥們都上過學,輪到他上了一年半學就輟學了。任洪生的父親鄭重地對他說:“父母哪有不盼著子女成龍成鳳的?你的兩個哥哥都讀書,家里實在供應不起了。我對不住你。你不如到界首當學徒,我已經托人說好了。為了彌補你,臨走前我給你說個媳婦,結了婚再出去做學徒。”
任洪生遵照父親的意愿,成了親,之后打起行囊外出做了學徒。
江蘇省高郵市界首鎮因地處高郵、寶應、金湖三縣市“交界之首”而得名,南宋時建鎮,是里下河地區最繁華熱鬧的名鎮、古鎮之一。此處北通京津、南接蘇杭,水陸兼備,是南北交通要塞。2019年1月,界首鎮被認定為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任洪生到界首一家染布作坊做起了學徒。據他回憶,主人有9間門面,有70名學徒和幫工。平時染布、晾曬,等到師傅們做完這些活兒,就需要學徒們將染布后剩下的水一桶桶舀出來倒掉。偌大的染坊,一天得倒掉很多水,這些活兒累得任洪生每天倒下就能睡著。
工作再累,主人也不給工錢,管吃也是管個半飽。除去干雜活,他還要值夜,為主人請來的客人們打牌時添茶倒水,有時還得做宵夜。有一年冬天,天氣寒冷,輪到任洪生值夜,主人安排他去做宵夜,結果他蹲在廚房的門檻上睡著了。主人久等不見他來,就找了過去,見狀就扇他耳光,左臉右臉扇了幾十下,把他打懵了。
主人打累離開后,任洪生心想,這個活無論如何也不能干了,就趁著夜深人靜,翻過墻頭跑了。
據他回憶,從界首逃出來時,自己身無分文,一路逃荒要飯,竟然進入了山東地界。后來,他實在走不動了,邂逅了新四軍。一位新四軍的連長問他是哪里人,在得知他的經歷后就收留了他。
“連長問我認不認識字,我如實回答。他拿來紙筆讓我寫了幾個字。連長看了我寫的字說,字寫得好。他給我講共產黨的政策,讓我認識到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跟著共產黨才有盼頭。于是,我就進入新四軍七師59團三營九連當了通信兵。
“我們的排長鄭重地告訴我,既然選擇了當兵,遇到困難就不能退縮,更不能當逃兵。這些話我記在心里,至今沒有忘記。”任洪生說,共產黨講“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拿百姓一針一線。行軍途中借宿老鄉家,臨走都要挑水把老鄉家的水缸打滿。
任洪生說,第一次與日本侵略軍作戰前,排長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洪生,戰場上子彈不長眼,打仗時你要警醒些。”
在與日軍作戰中,任洪生所在的連在戰斗結束后僅剩下包括他在內的3個人。“我當時想,被日本鬼子抓住也是死,到時候就用槍朝著自己的腦袋來一下,決不能做俘虜。”任洪生說。
孟良崮戰役,他身中數槍
1947年,國民黨軍在其全面進攻被打破后,被迫集中兵力對陜北和山東解放區進行重點進攻,企圖以鉗形攻勢聚殲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主力于華北冀晉地區。4月初,華東野戰軍自焦濟路南下,隱蔽于與國民黨軍方陣相對應的方圓50公里地帶,相距僅10公里左右。4月6日,國民黨軍派飛機對駐坦埠附近的華東野戰軍指揮部進行轟炸,19日發起了全面進攻。
華東野戰軍展開阻擊戰。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為創造戰機,以主力一部于23日起,首克泰安,繼西搗寧陽,均因敵未被調動,而未能實現打援目的。乃回師東進擬殲整編74師、整編11師,又均因第5軍等部迅速靠近而未成。
華東野戰軍在山東的兵力有9個步兵縱隊和一個特種兵縱隊,約27萬余人,與國民黨軍兵力相比居于劣勢。在華野處于內線防御,敵軍處于外線,并采用大軍密集、多路穩進,形成重點進攻的嚴重形勢面前,陳、粟等華野首長決定仍采用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方針。但鑒于山東戰場的新形勢,估計有利戰機比過去要少得多。因此,必須以機動靈活的運動戰去調動、分散敵軍,以創造各個殲敵的戰機。
華野主力東移后,蔣介石、陳誠產生了錯誤判斷,誤認為華野“攻勢疲憊”,可能繼續向東北方向的淄川、博山方向撤退,遂于5月10日命令各部兼程前進,跟蹤追剿,以實現在魯中山區與華野主力決戰之目的。
5月14日10時,張靈甫得知天馬山、馬牧池、磊石山等地失守后,預感到有被圍殲的危險,即倉促向孟良崮、垛莊方向撤退,并組織一部兵力進行反擊。華東野戰軍發現整編第74師南撤,立即乘勝猛攻。擔任正面攻擊的第4、第9縱隊經徹夜攻擊,進占唐家峪子、趙家城子一線;第6縱隊在第1縱隊一部協同下,于15日拂曉攻占垛莊,截斷了整編第74師的退路;第8縱隊攻占萬泉山,同第1、第6縱隊打通了聯系,在蘆山、孟良崮地區形成了對整編第74帥的四面包圍。整編第74師被包圍,蔣介石、顧祝同雖感吃驚,但認為該師戰斗力強,所處地形有利,已控制制高點,必能堅守,如果左右鄰加速增援,可造成與華東野戰軍主力決戰的機會。
華東野戰軍指揮部鑒于蔣介石調動10個整編師的兵力來援,且多數已距盂良崮僅一至兩天路程,有的只有十幾公里,情況十分緊急,如不能在短時間內殲滅整編第74師,將陷入10個整編師的圍攻之中。為此,于15日令阻援部隊堅決阻擊各路援軍,令主攻部隊不惜代價加速猛攻,一定要在援軍趕到之前迅速殲滅整編第74師。
5月15日晨,整編74師被圍困于孟良崮為核心的幾個山頭上。華東野戰軍發起總攻,各部隊從四面八方多路突擊,整編第74師竭力頑抗。激戰至16日上午,華東野戰軍攻占雕窩、蘆山,整編第74師主陣地全部丟失。下午天陰云低,能見度很差,華東野戰軍以為整編第74師已被全殲,但在核算俘虜人數時,發現殲敵數與該師編制數相差萬余人。部隊隨即嚴密搜索,終將整編第74師及整編第83師1個團余部全殲,擊斃張靈甫。
16日16時半戰斗結束時,華東野戰軍發現敵電臺在活動,粟裕命令第4、第8、第9縱隊對孟良崮、雕窩間的山谷進行搜索。至18時,共搜出匿敵7000余人。
此役,華東野戰軍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74師及第83師一個團,共計32680人,其中俘虜19680人。
據臨沂行署出版辦公室編的《孟良崮戰役資料選》資料顯示,孟良崮戰役中,解放軍犧牲約2043人、負傷約9300人,其他減員約840人。
任洪生回憶,就是在這場戰役中他的左手和左腿被敵人的子彈打中,落下終身殘疾。
“俺爸的左手和左腿被敵人打中數槍,最后保住性命。在我們眼里,走路一顛一顛的父親是我們最親最敬的人。”任國忠告訴記者。
幾經輾轉,他落戶遂平
解放后,任洪生復員,回到新鄉。1950年當地發大水,保存他檔案的地方被淹,他的原始檔案被水泡爛。后來,他聽說遂平縣有專門針對殘疾軍人開辦的“八一福利院”,就攜家帶口來到遂平縣。
1993年,陪伴任洪生大半輩子的妻子因病去世。在兒女們的眼里,他們的父母一生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從未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我的父親后來從八一福利院下崗,沒了工作,有段時間他組織一幫人販賣水果。事無巨細,他每次都是親自坐車到南方拉水果,出門在外哪怕是吃碗面回來也從不報銷。他威信很高。”任國忠告訴記者,沒了工作的父母依靠在街頭做小生意為生,并供應孩子們讀書。
“在我的記憶里,父母賣過瓜子、甘蔗、西瓜、青菜等。他們花白的頭發、佝僂的背影成為我們兄妹幾個奮斗的動力。”任國忠說。
如今,任洪生跟著兒子任國忠生活,兒子一有空就陪他說話。縣退役事務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及相關部門的負責人也時常對他進行慰問。
“我這一生,一是一二是二。無論在戰場上還是復員回來,干任何事情都不偷奸耍滑。如果我這一生干了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這輩子就值了。”95歲的任洪生老人,談吐間仍流露出家國情懷,他對國的赤誠,對家的熱愛,令我們肅然起敬。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