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聯唯一密營城堡被發現
摘要:老黑河密營和撫松縣志等史料記載的抗聯二軍六師老黑河密營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等特點相吻合,使用年限為1935年~1939年,系抗聯二軍六師師長金日成、政委曹亞范率千名官兵修建,也是二軍軍長王德泰及軍部人員的駐防地,故密營城堡設計級別較高,有詳細的工程設計和防御作戰理念,有官兵...
城墻。(資料圖)
現場發現的油桶蓋。(資料圖)
對抗聯水井加以保護。(資料圖)
□澎湃
據澎湃新聞日前報道,由著名抗日英雄楊靖宇領導的東北抗聯唯一的密營城堡在長白山池南區被發現,為研究楊靖宇和東北抗聯軍事戰略思想,提供了重要現場史料。
2019年6月12日,長白山保護開發區池南區漫江村民兵連長陳文序和2名村民上山采山野菜時,在池南區老黑河山上發現了很多石頭城墻工事。區武裝部現場調查發現,正是撫松縣志里記載的抗聯二軍六師老黑河密營遺址。老黑河是漫江重要支流,其源頭發源于漫江鎮東黑河國有林場的老黑山,距池南區25公里,考察人員一個半小時即可到達。
老黑山海拔950米,地勢從東南向西北梯次升高。老黑河密營充分利用地勢地利,在山頂最平坦處建有南北160米長、東面100米寬的內城。內城外是10米、寬2米深戰壕,往外依次擴建了占地約12萬平方米的百座暗堡、哨所、碉堡、前沿指所等石堡群,系東北最大的抗聯密營城堡群。
該密營城堡工程極其浩大,主營四周建有土墻城,經80年的雨水沖刷,墻底部依然寬10米、高4米,頂部寬3米。外部有戰壕深2米、寬10米,為主營的最后一道防線,上邊架有鐵絲網。南北各有城門,城門寬6米,城門旁各有一處石頭砌就的門衛,長5米、寬3米。城內現取暖用的鐵爐子及印有“滿州國事業社”的爛水桶,以及寫有朝鮮石油字樣的油桶。史料記載,抗聯六師為二軍主力,編制9個團,有500名朝鮮士官,系1936年8月打撫松縣城,策應楊靖宇率一軍西征熱河的拳頭部隊。六師隨二軍軍長王德泰及軍部作戰及生活的時間較長。
主營城外以居戰一體化的模式,用石頭砌就15~30平方米不等的在,碉堡,其中最大的一處前沿指揮所長50米、寬30米,現有高度1.2米,里邊有爐子、火炕等取暖設施。
碉堡和暗堡交替設置,戰斗時無射擊死角,最大限度地阻止敵人攻入城中。因為當時條件所限,所有建筑墻體都用泥土粘合,在80多年的雨水沖刷下,全部發生了塌陷。
如此浩大的工程,石頭全部采自附近崖壁。考察人員在石堡外圍發現3處打石場,留有3大堆未來得及使用、但已打制完成的石頭。
老黑山密營城外200米處有水井深6米。井四周用石頭砌就,使用了少量的水泥澆筑,旁有水泥井圈,井圈內長出一株七八十年樹齡的松樹。
老黑河密營和撫松縣志等史料記載的抗聯二軍六師老黑河密營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等特點相吻合,使用年限為1935年~1939年,系抗聯二軍六師師長金日成、政委曹亞范率千名官兵修建,也是二軍軍長王德泰及軍部人員的駐防地,故密營城堡設計級別較高,有詳細的工程設計和防御作戰理念,有官兵居住與防御相結合的特點,其作戰實用性高于其他密營,為研究東北抗聯軍事戰略思想,提供了重要現場史料。
據漫江八九十歲的老人講,1939年前后,日軍在攻打老黑山時放了一把火,大火燃燒了兩個月,下了幾天的大雨才將火熄滅。自此,老黑山密營全部被毀,時至今日才重新被人們發現。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