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買保險排起長隊 資金出境各有“路數”
摘要:赴港買保險排起長隊 資金出境各有“路數”
投資者需要擦亮眼睛看清楚——美元資產配置的那些事!
5月中旬,在深圳工作的徐珊到香港保險公司買了一份美金的儲蓄型產品,為自己的資產增值保值。
此前幾天,貿易摩擦再起波瀾,徐珊看到美元指數走強,人民幣再次臨七關口,便產生了赴港買保險的想法。
在香港一家保險公司做資深代理人的楊文最近變得非常忙碌,據她觀察像徐珊這樣赴港買保險的人漸漸多起來,連周末客人都排滿了。
進行海外資產配置,資金出境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因為固有的外匯管制政策。一些保險公司和境外資產配置公司會提供一些輔助業務為客戶進行海外資產配置提供便利——助其大額資金出境。他們往往會找些貿易公司或自己成立類似的企業,讓客戶直接在國內打人民幣到這些公司的內地賬戶,讓上述公司匯款到境外,同時向客戶收取0.5%-5%之間不等的手續費,最快一小時就能兌換成功。
不過,這種資金出境進行海外投資的手段并非毫無法律風險。近日國家外匯局通報了17起外匯違規典型案件,其中包括有數家貿易公司使用虛假提單,虛構貿易背景對外付匯;有個人向他人賬戶支付數億元人民幣,私自購買外匯,用于在境外購買房產等。
與此同時,市場主體也需要思忖:何謂真正意義上的合法合規之資產保值增值。管理層就匯率問題,亦多次發聲,安撫市場情緒。“目前雖然匯率出現一些偶發性超調,但市場狀況是平穩的,沒有也不允許‘出事’。”5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劉國強對媒體表示。
劉國強指出,下一個階段外部形勢錯綜復雜,漲、跌因素都有,但我們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圖片來源:攝圖網
又見赴港買保單升溫
問題是,市場主體或投資者能感受到央行之良苦用心嗎?
因為毗鄰香港,徐珊身邊的朋友有在香港配置一部分的美元資產,而她則一直在猶豫,一來是因為懶得過境去香港,二來想著可以投資的錢也不是很多,真正讓她下決心投資始于2018年人民幣的持續走軟。
2018年貿易摩擦升溫,人民幣匯率波動較大,進入8月人民幣兌美元一度跌至6.8、6.9,瀕臨“破7”關口。當時徐珊的朋友都讓她趕緊把人民幣兌換成美元,可那時她想著因為人民幣貶值,即便是兩千元美金,在人民幣兌美元分別是6.9和6.2所需要付出的人民幣成本相差幾百至上千元,徐珊又打退堂鼓了,想著等人民幣稍微升值一點再投資美元。進入2019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勢如破竹,到了3月,在岸人民幣兌美元一度升破6.67關口。徐珊感覺這一波人民幣可能有持續升值的態勢,沒想到4月人民幣又回調了一些,而到了5月人民幣持續走弱,再度臨“7”關口。
其實,“心情隨著人民幣波動而波動的客人很多。”楊文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大概5月初的時候客人就已經挺多了,有一次客人從繳費中心排隊到樓下電梯口,投保量還一度導致系統癱瘓,她沒想到周末來公司買保險的人很多,大樓內人潮涌動。她說,還有個客戶說要6月1日這個周末過來,但是她當周基本都排滿了,還不知道怎么辦。
普益標準研究員于康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就目前國際市場情況來看,美元的安全性、穩定性、流動性相對較好,在預期美元對人民幣的升值的情況下,可適當購入美元理財產品,避免資產縮水。此外,對于近期有美元實際需求的投資者,比如出國留學、旅游、購置海外房產等,也可選擇配置一定量美元理財產品。
“輔助業務”
到香港繳納保費,就需要把資金匯到香港;到期賠付或者儲蓄產品的收益保險公司會開具美金支票給客人,而有些重疾險保單賠付額達10萬美金,即便在香港兌換好,資金也需要入境。而根據外管局規定,對個人結匯購匯實行年度總額管理,年度總額分別為每人每年等值5萬美元。
不過,徐珊只投了5千美金的儲蓄型產品,在總額范圍之內。除了外匯管制外,到香港繳保費在支付通道上也有限制,徐珊的代理人告訴她,中國銀聯就禁止以銀聯為支付渠道繳納香港保費。2016年銀聯國際為了進一步規范境外保險類商戶受理境內銀聯卡,發布了《境外保險類商戶受理境內銀聯卡合規指引》。據了解,《指引》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境內居民在境外購買與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費相關的經常項目保險,可以使用銀聯卡支付;其他保險項目嚴禁使用銀聯卡支付。二是嚴格落實外匯政策規定的境外保險類商戶單筆交易不超過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幣的消費金額限制。
目前對于小額的繳費,可以通過直接交現金、萬事達卡或者visa卡三種方式。徐珊從代理人那里了解到也可以三種一起用上,一半刷卡,一半付現金,幾張卡同時用也是可以的。
如果超過額度和限制,資金是否不能出入境呢?“你可以直接在國內打人民幣到一個內地交易賬戶,我們打美金到你所需要的外幣賬戶就可以了,前提是你要有一個外幣賬戶。有些貿易公司有這方面的需求,通常就是客戶打過去,貿易公司就會匯款,一般速度都很快。”楊文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有時候這些公司會賺大概0.5%左右的匯率點(例如匯款50萬,手續費就是50*0.5%),有時候如果對方也需要人民幣就會好一些,不用多收0.5%的手續費。
經濟觀察報記者調查發現,除了上述機構有“路數”幫助客人資金出境外,有些專門做境外資產配置的中小型機構也有類似“業務”,這些公司的業務包括環球基金、遺產信托、海外地產、投資移民等。一位在港資背景機構工作的投資經理對經濟觀察報表示,一般對于有資金出境需求的客戶,他們首先會告訴對方買三個月的債券,這種可以出具正規合同;但如果客戶比較急迫需要把資金匯到海外或者并不想購買產品,就需要提前一天提需求,第二天早上公布匯率后再辦理,一般一小時左右可以匯到海外戶口。
據調查了解,他們會在交易之前就收手續費,大概是交易量的1%-5%(即匯100萬要給他們101-105萬),其中1-5萬塊就是手續費,此外的100萬他們會兌換成客戶需要的幣種并匯到客戶相應的海外賬戶。“匯款的渠道就是利用內部人開設的公司,均持有正規牌照,公司是合法運行的。”上述投資經理說道,不過上述資金轉移的方法一般都只是作為一種輔助的業務給客戶提供,而大概的操作方法也與上述保險機構找的貿易公司類似,即客戶只需要在境內轉款到另一個國內賬戶即可。
資金出境如此,入境時也類似。
機會與風險并存
于康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對于境外資產配置應考慮以下三點:首先要注意匯率風險,不能只留意短期的匯率,要關注長期的匯率走勢。其次,要考慮購匯成本,人民幣兌換美元有一定限制,在時間成本上,購買美元理財產品并沒有太大的優勢。再者,進行海外資產配置時要關注底層資產配置情況,應契合自身風險偏好和多元資產配置需求,避免盲目跟投。
對于于康提到的第二點,楊文給記者支了招,為了避免匯兌損失,可以在人民幣升值例如每年初結匯量大的時候先把人民幣兌換成美金,然后放在香港賬戶里,等保費續期的時候直接扣費。
除了像徐珊的白領外,國內的高凈值人群也在關注著海外資產配置機會。作為海外資產配置的主力,中國高凈值人群正快速擴張。瑞士信貸銀行發布的《2018年全球財富報告》數據顯示,中國2018年身價超過百萬美元的人數超過348萬,僅次于美國,位列世界第二。瑞士信貸還估計,這個數字將在2023年突破546萬人,這意味中國的百萬美元高凈值人群將會在五年之內增加60%。
高凈值群體漸漸地開始認識到投資單一幣種風險大,將資產進行多元化配置,才能夠真正達到避險的目的。似乎全球資產配置是對沖風險的首選。一旦未來出現“黑天鵝”,單一的投資方式恐令投資者損失,因此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者選擇進行全球資產配置對沖風險。
如果投資者的主要積蓄都在國內,想要資金出境進行海外投資并非毫無法律風險。5月20日,國家外匯局通報了17起外匯違規典型案件,其中包括有數家貿易公司使用虛假提單,虛構貿易背景對外付匯;有個人通過地下錢莊非法買賣外匯;有個人向他人賬戶支付數億元人民幣,私自購買外匯,用于在境外購買房產等;個人利用若干名境內個人的個人年度購匯額度,將個人資金分拆購匯后匯往境外賬戶。
而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劉國強的話說,當前外部環境暫時出現的不確定性,不過是中國發展進程中的一道坎兒,不會影響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我們對匯率波動并不陌生,近年來在應對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政策工具儲備充足,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宏觀審慎管理,穩定市場預期。
也因此,投資者需要擦亮眼睛看清楚——美元資產配置的那些事!
責任編輯:楊濤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