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機手“瞄上”駐馬店
摘要:記者采訪中,驛城區朱古洞鄉胡莊村國樓村的收割機手國文明戴著遮陽帽將口鼻捂得嚴嚴實實,正收割麥子。一些外地的收割機手告訴記者,他們與農戶之間有農業經紀人牽線搭橋,提前有人聯系他們,等到麥子該收割的時候他們就趕來收割。一收割機手說。
忙碌工作
顆粒歸倉
喜獲豐收
□全媒體記者 郭建光 趙紅梅 文/圖
5月27日一大早,驛城區朱古洞鄉胡莊村麥田里的收割機就開始收割麥子。藍天下,一臺臺收割機在隨風起伏的麥浪里馳騁,田間地頭一輛輛等待運輸麥子的四輪車停在那里,與遠處的群山近處的綠色樹木連接在一起,儼然一幅田園風景畫。
機聲隆隆,一臺大型收割機在麥田馳騁。收割機手趙洪昌來自漯河市,他嫻熟地開著收割機,麥子進入收割機的貯存艙,粉碎后的麥秸稈還田。他利用收割間隙告訴記者,他一共買了兩臺收割機,每臺國家補貼后7萬多元錢。
“忙的時候兩個人連軸轉。有時候遇到陰天要搶收,一刻也不敢停歇。”趙洪昌臉色通紅,擦擦臉上的汗水繼續開動機器收割。
趙洪昌告訴記者,目前,隨著駐馬店的小麥陸續成熟,全國各地農機手正從外地趕來,分享豐收的喜悅。據悉,我市是全國第九產糧大市,小麥占全省的七分之一,占全國的二十八分之一。
不僅外地收割機手駕駛著收割機參加駐馬店的麥收會戰,我市的收割機手也奔赴確山、正陽、驛城區等地收割麥子。記者采訪中,驛城區朱古洞鄉胡莊村國樓村的收割機手國文明戴著遮陽帽將口鼻捂得嚴嚴實實,正收割麥子。他買的一臺“久保田”堪稱萬能機器,一年當中走南闖北,稻谷、麥子、油菜、玉米都不在話下。“我的機器小,適合在小塊田操作。買這臺機器花了10萬元錢,一年就賺回來了。莊稼活兒要求趕早不趕晚,時間觀念強。雖然每天忙個不停,但我覺得很值得。”國文明說。
據了解,我市積極組織本地機車收割機跨區作業,收割稻子、麥子及油菜,借此增加農民收入。有些收割機手駕駛收割機從南方一直收割到東北,一年下來收獲不小。
村民張根當天正收割自家的7畝麥地。“一畝地能打千把斤。好點兒的責任田有一千一二百斤。說實話,今年是個豐收年。”他告訴記者,一畝地請收割機手收割要50元錢,比去年貴些,不過也能接受。
一些外地的收割機手告訴記者,他們與農戶之間有農業經紀人牽線搭橋,提前有人聯系他們,等到麥子該收割的時候他們就趕來收割。隨后再聯系其他地方的農戶。“只要天氣好,‘三夏’期間我們兩班倒收麥。”一收割機手說。
責任編輯:天中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