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島”變身“幸福島”
摘要:汝河是新蔡人民的母親河,河道彎彎曲曲,哺育著兩岸勤勞的人民。村莊沿河而建,人民依河生息,形成了很多具有地域特征的鄉鎮:練村、宋崗、龍口、河塢……
記者 梁靈芝 通訊員 宋超喜
汝河是新蔡人民的母親河,河道彎彎曲曲,哺育著兩岸勤勞的人民。村莊沿河而建,人民依河生息,形成了很多具有地域特征的鄉鎮:練村、宋崗、龍口、河塢……
在新蔡縣河塢鄉有一個四面環水的村子,上世紀70年代,人們挖開了孫灣村北面的河道將汝河人工取直,自此,孫灣村形成了一座“孤島”。40多年來,這座孤島上生活的1000多名村民,出行全靠擺渡。
因為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這里一度貧困落后,信訪案件頻發。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后,縣、鄉、村黨員干部傾注真情,齊心幫扶,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使這個當年人人不愿來的“孤島”,變身成如今的“幸福島”。選人2017年底,10余名孫灣村村民又一次來到河塢鄉政府上訪,矛頭直指該村黨支部書記。該鄉黨委、鄉政府做通群眾思想工作后,研究決定,撤換該村黨支部書記。
選誰呢?有人推薦了該鄉剛退休的工勤人員、老黨員崔之運。1956年出生的崔之運,時年61歲,2016年正式退休。1977年至退休,他在河塢鄉工作近40年,曾先后擔任過閔莊村(已于2014年劃歸南湖街道)、柏圍孜村、梁夾道村黨支部書記。提起老崔,鄉黨委一班人都知道他辦法多,做農村工作有經驗。
老崔接到任務,二話沒說走馬上任:“咱是革命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我雖然離崗了,但沒有離黨。”修橋
孫灣村形成孤島后,村民出行全靠擺渡,不僅種田不方便,蓋房拉料也非常不方便,還非常不安全。無論是生產成本還是居住成本都比外村高,村里的路也是幾十年不變的土路,一下雨全是泥。
脫貧攻堅要先補齊基礎設施這個短板。村干部決定修橋、修路。
2018年6月,在駐村幫扶隊員的努力下,村里在渡口處開始動工建橋。建橋歷時長久,村里先行修建一座臨時橋。2018年9月,經過3個月的努力,臨時橋建成。村民們奔走相告,從此結束了擺渡出行的日子。2018年,孫灣村不僅修通了12公里的水泥路,還填平了村里很多溝塘,復耕土地百余畝。扶貧
脫貧不能沒有產業。為了讓村民們不出村就能掙到錢,脫貧責任組組長馬玉數次赴縣產業集聚區,請來錦耀藤編有限公司入駐。如今,橋通了,路好了,村里40名村民在車間工作,平均每月2000元工資。
村干部還千方百計幫助村民發展養殖、種植業。
貧困戶崔之義家沒有錢發展產業,也不愿貸款。老崔作保,硬拉著他貸金融扶貧款3萬元,幫他買了3頭牛發展養殖。老崔說:“咱倆名字就差一個字,你就是俺兄弟!”
在金融扶貧政策助力下,村民高小百、高國旗目前已養羊100多只,貧困戶孫來功家種了6畝梨樹和葡萄,村民孫鳳喜、孫天保種梨樹30多畝。66歲的村民孫鳳書患癌癥,老崔不僅為他家蓋了新房,還報銷了全部藥費。前景
“孤島”不孤。從地圖上俯瞰孫灣村,這里四面環水,綠樹成蔭,河水清冽,渡口幽靜。向東幾公里,有河塢大閘風景區,向西十幾公里,就是當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渡河處。在新蔡縣旅游規劃圖上,這里被當作了鄉村旅游區來打造。
老崔告訴筆者:“春天這里桃花、梨花、油菜花全開的時候,就像個天然調色盤,可好看!”
堤岸邊,格桑花謝了又開。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孤島”孫灣的明天會更美好!
責任編輯:郭永勤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