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裝修房”豈能成為“套路房”
摘要:盡管精裝修并沒有明確的標準,但是可以在驗收標準上補位。比如,要求建設單位對預售房源的每個戶型設置一套實體樣板房,并將裝修方案報送行業管理部門備案,交房時裝修質量不能低于樣板房水平,這就有助于規避開發商弄虛作假。
楊玉龍
近期,上海多個樓盤因裝修質量問題產生糾紛。記者調查發現,事實上所謂“萬元精裝修”的實際標準僅為幾百元,“名牌產品”實為不知名小工廠生產的。部分開發商一味追求壓縮成本,導致裝修質量問題頻發。近日,住建部辦公廳發布通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建筑市場和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執法檢查。(5月20日 新華網)
項目均價約每平方米5萬元,號稱裝修標準為每平方米8000元,收房后卻發現,室內裝修品質低劣到令人難以置信:天花板發霉、木地板被泡爛……相信不少消費者都遭遇過類似情況。
“萬元精裝修”成套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開發商責任意識淡薄是出現質量問題的主因;二是開發商追求利潤最大化,偷工減料、壓縮工期,放松了對品質的把控;三是精裝房在交房時沒有國家強制執行的驗收辦法;四是驗收標準模糊并存在一定的監管盲區,等等。
讓“精裝修”名副其實,一是需要開發商切實履行好相應的責任,要“按照宣傳的去做”,這也是商業道德所在。承諾的裝修標準是每平方米5000元,實際上降到1000元甚至幾百元,這不僅是在欺詐消費者,更是“自黑”之舉。二要有賴于相關驗收標準的完善。盡管精裝修并沒有明確的標準,但是可以在驗收標準上補位。杭州市蕭山區《關于加強住宅全裝修項目質量安全管理的通知》就值得借鑒。比如,要求建設單位對預售房源的每個戶型設置一套實體樣板房,并將裝修方案報送行業管理部門備案,交房時裝修質量不能低于樣板房水平,這就有助于規避開發商弄虛作假。其三,在市場監管上加碼。比如,南京市出臺的《進一步加強商品住房全裝修建設管理的通知》就提出,現場公示的樣板房必須在項目交付后3個月才能“拆除”,住宅室內裝飾裝修在正常使用條件下,最低保修期限為兩年,有防水要求的房間和外墻面的防滲漏期為5年,這些措施有助于防范“精裝修房”走形變樣。
玩套路看似會套住消費者,但終歸對自家的生意不利,與其玩套路不如誠信做事。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