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家張峰 丹青寫就人生路
張峰在繪畫。
□全媒體記者 郭建光 文/圖
不久前,我到朗陵,遇見畫家張峰。這一次,我誤打誤撞地走進他參加的一個同學聚會,他們是給張雙南的父母接風。我斷斷續續了解到張峰小時候的一些事兒,張雙南的母親是張峰上幼兒園時的老師,他們在同一個家屬院居住。
在我的記憶里,張峰的父母人品很好,待人和藹。尤其是我女兒郭寶蓮跟著張峰學繪畫,雖說是啟蒙,可是每次,堅持讓我和女兒到他母親家吃飯。雖然再三推阻,可是一旦哪一次不在他們家吃飯,老人就會讓張老師轉告我們她想孫女了,如果不去就生氣了。
這讓我備受感動,內心也躊躇萬分。為難的是這一家人的盛情令我和女兒無以回報,更為難的是,這份情誼直到老人病危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她伸出枯瘦的雙手像之前無數次握著孩子的手一樣,不停地詢問寶蓮的學習情況,細言軟語告訴孩子不要太累。
我靜靜地站在病房里,想起每次到她家做客她都拿出好吃好喝招待我們,還再三囑咐張峰到外面買些雞鴨鹵肉,她幾乎不吃,可是考慮的卻是孩子正在長身體。
沒曾想,這一別竟然是永別。我們與這家氤氳著書香氣的家庭原本并無交集,我也對書畫非常陌生,可是通過張峰,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樣一個書畫世家,這種傳統的傳承令人感慨萬千。
老人走的時候80歲了。而陪伴老人左右的都是張峰這個孝順兒子。張峰工作再忙一日三餐都自己做好,把飯菜給母親端到身旁,晚上陪老人住在房間的另一個小床上??梢韵胂螅嗌俅文赣H夜晚起床,都需要睡眼惺忪的張峰伺候。久病床前有孝子,這份傳遞給我的正能量,引導著我思考著人生,思考著家庭的責任。這也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言傳身教父親是他的啟蒙老師
在朗陵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文薈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文藝工作者,其中既有蜚聲國內的著名書法家宋華平,也有默默耕耘不問收獲的基層文藝工作者,其代表之一就是“上陣父子兵”張習明老先生和他同樣從事繪畫工作的兒子張峰。
張習明老先生雖已作古,可他存世不多的墨寶無不透露出這位風骨猶存的老畫家、老書法家的錚錚鐵骨與對藝術的孜孜追求。他是一生都工作在文化戰線上,見證和領導了確山美術書法事業從無到有、不斷繁榮發展壯大的光輝歷程;他一生授徒無數,很多人對繪畫藝術的啟蒙都在這個文化館發端,而張峰也是在父親的教導下慢慢走上繪畫道路的,并且同樣在文化館工作至今。他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在山水創作上不斷求索,不斷突破,無論是竹溝革命紀念館那幅《確山暴動》的油畫,還是懸掛于該縣縣委辦公樓內的一幅幅山水畫,無不昭示著他在藝術上造詣的高深與追求的曠達、平和。
效法古人他的作品彰顯傳統精粹
在西子湖畔中國美院學習深造時,張峰的藝術理念與技藝都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藝術是升華的,藝術品是固化的精神產品,而從事藝術創作的人無疑通過自己的辛勤付出把平常百姓追求而不得的東西得以傳播,因此他們的勞動理應受到公平對待,理應被尊重、被善待。
張峰的內心是平和的,他不斷效法古人,從古人的作品中汲取中國元素,同時又不拘泥于古人,他經過嚴格的藝術訓練,無論是大開大闔的戰爭題材壁畫,還是一襲翠竹,一支墨荷,一只小鳥,一片葉子,看他作畫,那種胸有山川丘壑,運籌帷幄于千里之外、凝神靜氣、不卑不亢游刃有余的創作狀態,你會不由自主地進入到眼前這個畫家營造的中國意境、中國精神的藝術氛圍中。
作為一個專業畫家,他的工作就是繪畫及傳授繪畫技術,每年暑假沒到,家長蜂擁而至為孩子能夠跟著他學習繪畫爭取不多的名額而排隊的場面的確讓人動容。看他傳道授業解惑,看他握著學生的手描紅、下筆,伴以諄諄的教誨,鼓勵的眼神,如一股清流,不斷浸潤孩子的心田,把繪畫的精髓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一招一式傾心傳授。
苦練技藝他的成績引人注目
張峰在中國美院深造時,臨摹古畫,尤其是宋元山水畫、花鳥畫,為他打下堅實的基礎。他有著深厚的家學淵源,他的父親無論書法、繪畫俱佳,尤其是人品無可挑剔,這一家風也傳遞給了張峰。他承擔了繁雜的基礎工作,為確山縣藝術的繁榮做出了很大貢獻??梢哉f他不僅是一個傳統的山水畫家,更是一個美術愛好者眼中的伯樂。確山縣文聯副主席、書協主席白洋對記者說,在確山,尤其是山水畫方面,張峰毫無疑問地屬于領軍人物。每年的各種展覽,他放下手頭工作忙前忙后,事無巨細,事必親躬,扮演著鋪路石與綠葉的角色。
縱觀張峰的山水畫,無論是山嵐煙云還是山壑激流,無論是蒼松翠柏還是小橋流水,都是傳統的中國筆墨功夫。
清明雨打濕了唐詩宋詞
無數次為清明寫詩歌散文,無數次在清明時節遇見那些在雨水滋潤成長的靈魂。張峰筆下的一首首清明詩詞書法,酣暢淋漓,墨色濃淡相宜,抒發著自己的胸襟。
如果說當初那個春日他的父親手把手教他繪畫是他藝術啟蒙的話,五十知天命的他如今已經在藝術的道路上做到雅俗共賞,矢志不渝,已經不再是當初的那種歡喜,而是深入骨髓流淌著的藝術血液,把對生活的所思所想所悟付諸在一張張宣紙上,令觀者感嘆,令業界刮目。
清明雨打濕了唐詩宋詞,打濕了畫家張峰寫生的腳步,打濕了清明他南山祭奠雙親的那聲哀嚎。父母在不遠游,父母不在呢?為了工作、為了照顧母親,他放棄很多外出展示的機會,可是在我的心中,他的書畫作品一如他的為人一樣,謙遜,內斂,曠達,在藝術的時空里揮灑自如綿綿不絕。
在這個落雨敲擊我窗的時節,我總會想起某個人某件事,想起確山曾經的那對老人相互攙扶著來到靖宇廣場,與人聊著家常,純凈的陽光照在他們滿頭的白發上,是那樣耀眼,那樣迷人。
畫家檔案
張峰,確山縣文化館副館長,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確山縣美協副主席兼秘書長、確山縣職工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其作品曾多次參加省市展覽。張峰的作品。
責任編輯:天中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