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座兩漢墓葬現身鄭州 千件文物揭秘古人生活
摘要:新華社發(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考古人員從出土器物的規格、品種等方面判斷,這些墓葬應為平民墓?!斑^去鄭州地區的考古發掘中,兩漢時期的較少,這次考古發掘是有力的補充。”
這是發掘現場清理出的墓葬(資料圖片)。新華社發(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新華社鄭州5月15日電(記者桂娟 李文哲)經過近兩個月的考古發掘,160座兩漢時期墓葬日前在河南鄭州重現天日,再次印證鄭州作為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不僅有夏、商時期的繁華,城市文明也欣欣向榮,綿延數千年。
據考古人員介紹,這些墓葬中,120座為西漢時期,形制可分為豎穴式墓道土洞室和豎穴式墓道土壙空心磚室,墓頂可分為平頂和斜形頂,墓壁為空心磚齊縫壘砌;40座為東漢時期,形制為斜坡式墓道土壙小磚室,墓頂可分為拱形頂和穹隆頂,墓壁為小磚錯縫平砌而成。
這是出土的陶磨(資料圖片)。 新華社發(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考古人員在墓葬群內,發掘出土各類文物1000多件。其中,銅器有銅鏡、銅帶鉤等;鐵器有鐵劍、鐵環首刀等;陶器最為豐富,陶倉、陶壺、陶罐等應有盡有。此外,現場還出土了不少錢幣。
“以現實生活為原型制作的陶磨盤、陶豬圈等‘迷你’隨葬品,十分有趣。陶豬圈分為上下兩層,一樓是豬圈,二樓是廁所,右側還有樓梯。”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工地負責人高贊嶺說,在漢代,大部分豬圈和廁所都是建在一起的。當時肥料很寶貴,養豬不僅是為了食用,也是為了積攢肥料。
這是出土的陶豬圈(資料圖片)。新華社發(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四大神獸,穿著蓑衣騎在馬背上如御風而行的仙人……一座西漢墓葬出土的畫像磚紋飾精美,古人豐富的想象力令考古人員驚嘆。
“這些圖案不僅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愿望,還展現了古人獨特的審美藝術思想。”高贊嶺說,該墓葬還出土了3塊鹿首磚,鹿的造型非常逼真,砌在墓室的門楣上面,寓意“福祿”。
這是出土的陶灶(一套含釜、甑)(資料圖片)。新華社發(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考古人員從出土器物的規格、品種等方面判斷,這些墓葬應為平民墓。“離墓葬區不遠的地方就是鄭州的常廟古城。埋在這里的人們可能是常廟古城的居民。”高贊嶺說。
“過去鄭州地區的考古發掘中,兩漢時期的較少,這次考古發掘是有力的補充。”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顧萬發表示,此次考古發掘出土文物及相關資料已全部收集完畢,下一步將繼續對古人喪葬制度、社會發展、文化延續等深入研究。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