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展新貌 ——新蔡縣龍口鎮鄉村建設走筆
摘要:到時候,麥茬種紅薯、樹下喂雞鴨,前景非常好……” “地利生鮮”是紅亮果蔬種植合作社合伙人周紅亮之前在北京務工時的公司,今年春節后,周紅亮放棄2萬多元的月薪,回到龍口鎮創業。這幾年,龍口鎮將產業扶貧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把扶貧車間建在家門口。
記者 梁靈芝
龍口鎮位于新蔡縣城北部20公里處,地處河南、安徽兩省三縣(新蔡、平輿、臨泉)六鄉的接合部,全鎮轄20個行政村,6萬多人口,耕地67000畝,是新蔡縣的邊界大鎮,素有新蔡“北大門”之稱。因有九條港(當地人念jiang)匯聚于此,故有“九龍聚首”之譽,俗稱龍口。歷史上,龍口鎮在明代已成為縣北重鎮。
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的當下,這個邊境小鎮如今什么樣了呢?5月10日,記者實地感受這個小鎮的新變化。一條條平坦鄉村路一個個村莊展新姿
因106國道穿境而過,故龍口鎮交通便利。然而,這種“便利”曾經特指龍口集鎮—龍口各村通往106國道的村路并不好,“晴天一腳土,雨天兩腿泥;小坑水常有,大坑能臥牛”曾是村路的真實寫照。
2017年4月,新蔡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振南兼任龍口鎮黨委書記,第一次來到龍口鎮時剛下過雨,路上水坑一個挨一個,根本沒有路。
要想富,先修路。2017年以來,該鎮黨委一班人千方百計找項目、籌資金,村里群眾也積極響應,大家齊心協力,兩年來,把全鎮的鄉村公路修得又寬又平,就連每個自然村的主干道也都進行了硬化。鄉村公路要求5米寬,這里公路7米寬。
龍口鎮的路,走在了全縣“四好農村路”的前面。
道路連著民心,寫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紅色牌匾掛在路燈桿上,也隨著路的延伸,走進了龍口鎮6萬多村民的心里。
兩年來,修路、整治溝塘、清理垃圾、衛生改廁……龍口鎮黨委一班人在改善人居環境上下足力氣,已新修道路130多公里,前周莊、王坦莊等13個村安裝路燈1600盞。產業前景美如畫
村里有產業,貧困村民才有收入,村民才可能持續脫貧。
前周莊村路兩旁600多畝麥田里,整整齊齊地種著半米高的無花果樹。
村黨支部書記、紅亮果蔬種植合作社理事長周衛峰說:“別看果樹小,都是引進來的新品種,今年8月份就能結果。無花果渾身都是寶,既能吃葉、吃果實,又能吃果漿,通過‘地利生鮮’進行精深包裝,一個無花果就可以賣到10元左右。到時候,麥茬種紅薯、樹下喂雞鴨,前景非常好……”
“地利生鮮”是紅亮果蔬種植合作社合伙人周紅亮之前在北京務工時的公司,今年春節后,周紅亮放棄2萬多元的月薪,回到龍口鎮創業。合作社一面嘗試帶動鄉鄰參與果樹種植,一面與“地利生鮮”達成供貨協議,從種植到果實銷售都做了充足準備。“村民或流轉土地、或以土地入股分紅、或在合作社務工,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合作,都可以得到實惠。”周紅亮說。
龍口村委是新蔡縣為數不多的“十面紅旗”村委。這幾年,該村黨支部書記時海寬在探索產業發展方面沒少出招。他發展蓮藕種植獲得不少效益,不僅帶動了村民種植,還在孫召、彌陀寺、河塢等鄉鎮實行了托管。村里成立了物業公司,為全鎮各單位、各住宅區服務;建起了小太陽教育特許連鎖幼兒園,連外鎮的人都愿意把孩子送到這里來,村集體經濟發展得風生水起。
這幾年,龍口鎮將產業扶貧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把扶貧車間建在家門口。目前,該鎮已有服裝加工、汽車坐墊等扶貧車間12個,有了產業支撐,鄉親們就業也有了新門路。村民有了精氣神
村民葛小梅,是黨莊村所剩兩戶的貧困戶之一。春暖花開的時候,她坐在樹下繡花,對四肢不靈活的她來說,這是她鍛煉手指的方法。如果不是走路需要扶著輪椅,幾乎看不出她身患殘疾。(下轉第四版) 葛小梅原有一個幸福的家。2010年,一場交通事故奪走了她的丈夫,也奪去了她的健康和快樂。2016年脫貧攻堅,葛小梅成為李振南的扶貧對象。李振南多次走訪葛小梅,為她落實了一系列扶貧政策,鼓勵她樹立生活的信心。
黨莊村駐村第一書記胡娜告訴我們,村里還有一戶貧困戶,也是因為沒有勞動能力目前不能脫貧,但這家人非常樂觀,就在剛才,幾位村民還在他家里唱戲呢。視頻中,有人拉二胡、有人唱,都很開心。
“現在村民吃穿不愁,有錢掙,都很開心!”黨莊村“80”后黨支部書記龐鴻官說。
好吃懶做人人嫌,勤勞致富有尊嚴。這是扶貧車間里,打出的勵志標語,也是村民的心里話。如今,村民們打牌喝酒的少了,上班掙錢的多了,社會風氣大為好轉。新農村建設美景處處有
“新農村,我覺得龍口鎮的村子更像城里的社區。”給我們當向導的鎮文化站站長周書華說,“文化大院、小游園、路、村里環境治理,你們想看什么,隨便哪個村都能看到。”
鄉村大舞臺、村級文化大院,從規劃設計到建設,都是一張圖紙。2017年以來,龍口鎮整村推進人居環境整治,23個文化大舞臺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20個村室按照徽派設計,高標準修建,雕梁畫棟和裝飾屋頂、檐口,在村里最好的建筑中也算是古色古香。
路邊的溝渠里種上了蓮藕,可以凈化水質。房前屋后種上了花草。村干部辦公有處所,村民辦事方便了,也有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村里自發建起了廣場舞隊,茶余飯后,村民們跳跳廣場舞,跟城里人沒什么兩樣。
龍口鎮發生的喜人變化,根在黨建。李振南告訴記者:“抓好黨建,就是抓住了脫貧攻堅的‘牛鼻子’。在脫貧攻堅一線,只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才能如期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一個黨員一面旗。這幾年,龍口鎮在黨員中開展了“戴黨徽、亮身份、當先鋒、做表率”活動,發動黨員干部在脫貧攻堅一線勇當先鋒,做好表率。針對個別村“兩委”班子不健全、凝聚力不強的情況,龍口鎮加大了村黨支部書記的培養選拔力度,2018年村“兩委”換屆,產生了“80”后村支書8人、“90”后村支書2人,其余10個村支部書記也分別是“60”后、“70”后。這批年輕的黨支部書記,素質高、能力強、有威信、能干事,正成為鄉村振興的骨干,帶領著村民追夢。
今日龍口鎮,產業蓬勃發展,村莊干凈整潔,村民安居樂業,這不正是一幅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畫卷嗎?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