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巴馬:山溝溝變成度假好去處
摘要:未來,巴馬將繼續深入挖掘貧困村屯的自然山水、人文歷史、民族民俗等特色旅游資源,以“旅游+文化”促進文旅共進,“旅游+農業”促進農旅一體,以“旅游+城鎮”促進產城融合,以“旅游+服務業”促進三產優化,以業態的多樣化促進旅游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以旅游精準扶貧助力脫貧攻堅、助推...
權 晟 周國強 文/圖
巴馬休閑養生田園
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被稱為“上天遺落人間的一塊凈土”。這里,奇山秀水、錦繡田園遍布鄉野,步步是景;這里,長壽文化、民俗風情特色鮮明,處處含韻。巴馬不僅是長壽養生國際旅游區的核心區,也是深度貧困縣。風景無法直接變為“錢景”,如何讓“開門見景”的山區群眾,擁有一條具有巴馬特色的旅游脫貧致富路呢?
摸索多年后,巴馬找到了答案:通過“企業+村集體+農戶”“配套產業+鄉村旅游+農戶”“基地+文旅產品+農戶+旅游購物+技能培訓”等旅游扶貧模式,讓秀美山水結出扶貧碩果。貧困戶收獲旅游產業帶來的紅利,吃上了“旅游飯”。如今,放眼美麗壽鄉,無論是賜福湖畔、盤陽河兩岸,還是瑤山深處、紅色故土,旅游扶貧的春風所到之處,致富之花漸次開放。
旅游景區扶貧是通過景區強大的帶動功能,把周邊村落作為景區休閑、觀光和民宿文化體驗承接區。在仁壽文化源景區,貧困戶不僅可以通過土地流轉入股獲得分紅,還能到景區務工,獲得穩定收入。旅游線路扶貧,即通過串聯相鄰或者類似的鄉村旅游景點,多方面帶動線路沿線貧困村落的經濟發展。近年來,巴馬先后將6萬多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全域旅游發展范圍,除了一如既往地支持以賞花、采摘、養生、度假為內容的農家樂、民俗游外,還把過去零星的旅游景點轉變為全域旅游,并大力推動旅游與康養結合,讓游客由三五天的觀光轉變為十天半個月的養生休假,敢煙、坡月、仁鄉、坡納等一批旅游村落迅速崛起。
產業興則經濟活,經濟活則農民富。在旅游扶貧的帶動下,巴馬的山溝溝變成了休閑度假的好去處,老宅子變成全國“候鳥人”稀罕的好地方,農家飯變成城里人津津樂道的“新口味”……
隨著文旅深度融合,“旅游”不斷做加法,“貧困”不斷做減法,巴馬旅游扶貧的循環“造血”功能日益增強。去年,全縣旅游業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共接待國內外游客657.85萬人次,同比增長24.17%,實現社會旅游總消費64.92億元,同比增長36.44%。
未來,巴馬將繼續深入挖掘貧困村屯的自然山水、人文歷史、民族民俗等特色旅游資源,以“旅游+文化”促進文旅共進,“旅游+農業”促進農旅一體,以“旅游+城鎮”促進產城融合,以“旅游+服務業”促進三產優化,以業態的多樣化促進旅游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以旅游精準扶貧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