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 匠
王太廣
我上小學的時候,聽語文老師張彩俊講述了一個關于鐵匠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鐵匠,他的手藝很好,周圍十里八村的人都找他做鐵匠活。慢慢地他掙了不少錢。他有一個兒子,十六七歲了還整天游手好閑,什么活也不干。鐵匠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有一天,他把正在玩耍的兒子叫到跟前說:“你別總是玩了,今天給你一個任務,自己出去掙一元錢。”兒子很不情愿地走了。可他并沒有去掙錢,而是在外面玩了一天。
到了晚上,鐵匠兒子兩手空空回來了。他怕爹打他,就向他娘要了一元錢,到他爹跟前說:“爹,這是我掙的錢。”鐵匠接過錢,連看也沒看,揚手扔進了鐵匠爐里,說:“這不是你掙的錢!”兒子低著頭一聲不吭地走了。第二天,鐵匠還讓他的兒子出去掙一元錢,鐵匠兒子又在外面玩了一天,回來又向他娘要了一元錢。鐵匠又把它扔進了鐵匠爐里。兒子心想:他怎么知道不是我掙的錢呢?下次我一定自己掙一元錢回來。
第三天早晨,還沒等鐵匠叫他,他就對鐵匠說:“爹,今天我還去掙錢!”鐵匠點點頭,什么也沒說。兒子四處轉悠想找點兒活干,最后,看到一個農民在收莊稼,他就幫忙收。干了一整天活,農民給了他一元錢的工錢。他高興壞了,忘記了一天的疲勞,手里攥著錢飛奔回家,一進家就對他爹說:“看,這是我掙的一元錢。”鐵匠接過錢,又一次扔進了鐵匠爐里。看到自己辛苦一整天換來的錢被扔到了火里,兒子急了,伸手從火里把錢搶了出來,對他父親吼道:“你怎么能這樣?”看到這兒,鐵匠說:“這才是你掙的錢!”他拉著兒子的手說:“孩子,只有自己掙的錢才懂得珍惜。”從此以后,鐵匠的兒子就認認真真地跟著鐵匠學手藝,后來成了一個比父親的手藝還好的鐵匠。
我聽了張老師講的故事后,不僅懂得了自立自強的重要性,還對鐵匠產生了一種敬意。
我上學時,要路過水屯大隊三隊,那里有個鐵匠鋪。放學后,我總愛到鐵匠鋪里看一會兒。一間小屋,一個火爐,炭火跳躍,鐵砧立中央,打鐵的工具、坯料和各種半成品擺滿一地。鐵匠叫楊學長,中等個子,皮膚黝黑,肌肉結實,目光黑亮。他是個“掌鉗人”。鐵匠爐旁有一個大風箱,一個小伙子雙手緊握拉桿,向后退一步,向前走一步,再向后退一步,再向前走一步,動作很有節奏。爐子里熊熊燃燒的火苗像紅綢子一樣“呼呼”地往外躥,待鐵棒燒成透明的橘黃色又慢慢變成紅色后,只見楊學長左手用鉗子把燒得通紅的鐵棒夾出來,放到鐵砧上,右手拿著小錘子,一會兒輕擊,一會兒重擊。他的伙計按著他的“錘語”,掄起大錘,有節奏、有目標、有輕重地定點敲打。當那鐵棒沒有紅光了,這才放進爐子里繼續燒。
“叮當”的二重奏敲擊聲像一首動聽的樂曲,引得路過的人們駐足觀看。鐵棒在鐵匠們的鐵錘敲擊下,漸漸變成方、圓、長、扁、尖,再經過彎曲、變形、加剛……神奇地變成了鐮刀。這時,楊學長又用火鉗夾著打好的鐮刀放進水桶里。我看到飛濺的火星把鐵匠們的衣服燒了不少小洞,每個人的手臂上布滿了疤痕,新傷、舊傷疊在一起,數也數不清。
最令我敬佩的是,鐵匠每打制完一件農具,還把自己的印記打上。鐵匠的印記很簡單,就是在鐵鏨頭上刻上自己的姓氏和“記”號。至于為什么要把自己的印記打上,我小時候不知道,后來才明白:鐵匠的印記其實就是自己的人格和信譽。
責任編輯:律凱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