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 店
□ 王太廣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我們生產隊從宿鴨湖遷移出來后,俺家和另外三戶人家被臨時安置在水屯街南端,緊靠駐新(駐馬店至新蔡)公路南側的干店旁。
這個干店共有五間茅草房,中間是過道,東西兩間均是大通鋪。當時的駐新公路是磚渣路,每天過往的汽車、拖拉機、馬車、架子車和行人絡繹不絕。到了夜晚,一些馬車、架子車和行人紛紛找地方住宿,干店里常常住得滿滿的。
干店,大多設在公路沿線的集鎮或火車站、汽車站、碼頭旁邊。1975年春天,我高中未畢業在家勞動期間,隊長辛鳳林讓我和石頭哥一起拉著架子車去汝南縣外貿公司領取“養豬生產先進單位”獎給的一噸日本尿素。我們從早晨出發,步行近三十公里走到汝南縣城,等到下午裝好車已四點多鐘,我們拉起架子車就往回趕。當走到光明公社(現為老君廟鎮)北側時,架子車的一個輪胎被什么東西扎破,這下可急壞了我們。天色已晚,夜幕降臨,路邊的修理鋪也關門了,周圍黑燈瞎火的,只有路北邊的一個門口掛盞馬燈,走到跟前一看是“干店”。我和石頭哥商量,既然架子車壞了,還有十多公里的路程,干脆到干店里住下,等明天修好車再回去。
我問一位在門口草墩上坐著的老漢,他說每人五毛錢一宿。好在我們出發時會計給的有點錢,我們交罷一塊錢后,他給了一條深藍色又破又舊的棉被讓打“老通”。當我接到被子時,聞到一股刺鼻的異味,棉被兩頭的灰垢就像剃頭刀子布一樣明晃晃的。我們把架子車停好后,已感到肚子餓得難受,想盡快找點東西吃。發現不遠處一位婦女挎著草籃子,上面蒙塊布。她看到我們先是一驚,我問她是賣饃的嗎?她未立即回答,而是四處張望。因為當時社會上仍是割資本主義尾巴時期,所以做生意的都很害怕。也許是那位婦女從我稚嫩的聲音中聽出不是干部時,緊張的心情才放松下來。她說:“紅薯面窩窩頭,五分錢一個。”俺倆一共買了六個,又走進一個茶館,買了八分錢的茶,算是解決了晚餐問題。我們回到干店里,沒有洗腳,也沒地方洗腳,就準備睡覺。這個干店也是大通鋪,借助墻上如豆的煤油燈光,我發現地鋪上已并排睡滿了人,且鼾聲此起彼伏,伴著濃重的臭屁、臭腳丫子氣、棉被和衣服上的怪味、地鋪上的霉味一起沖進鼻腔,令人作嘔。但條件就是這樣,想走,也走不了,想找干凈的地方根本沒有,我們只好讓老漢想辦法。那老漢喊醒了幾個睡得正酣的漢子,讓他們往里靠靠,才給我們騰出兩尺來寬的地方。我脫下“解放”鞋后,一股腳臭味撲面而來,接著脫掉棉褲、棉襖鉆進了冰涼的被窩。我剛想睡著,一位在里邊睡覺的中年漢子出去小便,也許是他惺忪的睡眼看不清楚,一下子踩到了我的胳膊。我尖叫一聲,驚醒了滿屋子的人。很快,我就閉上眼睛迷迷糊糊睡著了。當門外“咕咕”的雞叫聲把我驚醒時,天已大亮。我和石頭哥趕快看架子車上的化肥,一袋沒少。我們沒有洗臉,也沒吃早飯,把輪胎補好就返程了。
1980年冬天,我在駐馬店師范學校上學期間,父親患了重病,要到鄭州治療。那天俺倆到鄭州火車站時,已是夜里十點多鐘。出站后,外邊北風呼嘯,大雪紛飛,氣溫零下十幾度。這時一位老者上前詢問:“住干店嗎?”我問:“多少錢?”老者邊回答邊用手指比劃:“兩塊半!”我看看父親,他搖搖頭。因為他知道我每月只有十七塊五的生活補貼和助學金,家里幾乎沒有什么收入,出來治病是借了幾家親戚的錢。就這樣,俺倆硬是在火車站候車室里冰涼的水泥地上熬了一夜。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干店在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招待所、旅社和豪華的賓館、酒店。我走上領導崗位后,仍習慣過艱苦生活,辦啥事都想省吃儉用,如果花錢多了就心疼,再加上有過住干店和住不起干店的經歷,我只要到外地出差,一般不去高檔酒店,而是找旅社住。1993年春天,我在汝南縣張崗鄉當黨委書記時,有一次到鄭州招商引資就住在一個干店里。早晨在街邊地攤上吃早餐時,正巧被老朋友劉康健碰見,他說:“像你這樣的人不多。”1996年至2001年9月,我擔任駐馬店電視臺臺長期間,每次到北京出差,大都住在中央電視臺對面的“有色金屬第四招待所”地下室里。經常與我出差的副臺長徐耀東曾對我說:“咱住的這個地方跟干店差不多。其實你不知道,有的人不愿意跟你一塊兒出差,原因是嫌住的條件差……”我聽了以后,心里很不平靜。仔細想想也有道理,現在的經濟條件好了,住高檔酒店既排場、享樂,單位又能報銷,何必非住條件差的地方呢?但我是這么想的:自己是農民的兒子,不能忘本!不說唱高調的話,自己就是這么個生活習慣,這么個秉性,只要不是有關部門統一安排的住宿,我就是想住在類似干店的地方,這樣會睡得踏實,心里得勁!
責任編輯:律凱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