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方
□王太廣
下大方是家鄉古老的傳統游戲。農村的大人小孩都會,只要得閑,樹蔭下、地頭旁、小橋邊、田埂上,在一個平坦地方劃一個下大方的格子,然后找一些小石子、瓦片,蹲下或席地而坐后,便開始了下大方的游戲。
下大方的難度較大,我開始是圍觀,看得時間長了,慢慢地看出了一些門道。下大方跟下圍棋有相似之處,只是規則不同而已。下大方的方陣圖由6條縱橫相交的直線組成,圖中有25個小正方形。雙方用的棋子不同,可用石子,也可用樹枝、莊稼稈或草稈。棋子必須落在每條線的交叉點上。下棋子的先后,需要雙方協商。每一方每次可在棋盤的任何地方下一子,輪流下子,雙方的棋子是同樣多的,機會也是均等的。下子如同布陣,雖然有規則,但要看你如何布陣。布陣時要想方設法擺成方斜和四匹的陣型。所謂方斜,就是在一個方格里的四角都有自己的棋子。所謂斜,就是至少連續3個棋子不間斷串聯,而且形成一個斜線,但斜線的兩端必須在棋盤的邊線點上,依此類推,可以組成四斜、五斜、六斜。
當整個棋盤放滿棋子后,對弈雙方就各自清查自己形成了多少方、斜和匹。并按照一個“方”吃對方一子,一個三斜吃一子,四斜吃兩子、五斜吃三子、六斜吃四子。按一“匹”吃兩子的規則,計算能吃掉對方幾個子,然后從盤面上吃對方的子也有講究,只能先吃不在“方”“斜”“匹”上的子,只有當這些子不夠吃時才能吃在“方”“斜”“匹”上的子。雙方吃了對方的棋子后,就開始走棋,走動棋子只是為了形成新的“方”“斜”“匹”,并按以上規定吃掉對方的棋子,直至將雙方的棋子吃到不能形成“方”“斜”“匹”,即為勝利。
俺莊的韓彩合、張海全、韓彩田、李德民都是下大方的高手,他們各自有一套技巧。有一次,我問當過兵的韓彩合下大方怎么才能贏時,他跟講軍事課似的對我說,下大方跟打仗一樣,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要有戰略眼光,要有長遠打算,走一步要看兩步、想三步,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首先要審視全盤。腦子里有一套周密的作戰方案,巧妙布陣,要把自己的棋子盡可能擺成三斜、四斜、五斜、六斜和龍的方陣,才能運用自如,用兵不當,就會連遭伏擊。其次是布局死穴。就是千方百計用自己的棋子圍困或堵截住對方的棋子,不讓對方拿掉押子后有路可走。最后是給對方的棋子設置障礙,阻止對方的棋子,緊逼對方于死地,讓對方無路可走,使得對方為盤活棋路忍痛割愛拿掉自己的棋子,用這種辦法來回廝殺,就能把對方的棋子全部吃掉,成為贏家。
下大方雖然是大人小孩茶余飯后或勞動間歇時玩樂的游戲,但這里面技巧復雜得很,玩起來并不輕松。滿盤的棋子千變萬化,如果走錯一步,就可能全盤皆輸;如果沒有高超的技藝,沒有應對突變的能力,不能審視度勢、把握全局,是難以掌控整個局勢的。我覺得下大方的游戲簡單便捷,很有趣味,既能陶冶人的情操,又能培養人的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應變能力。如果棋逢對手,一盤棋要下好長時間才能分出輸贏。圍觀的人們往往會指指點點、吵吵嚷嚷、助威加油,形成了一道鄉村特有的娛樂風景線。
下大方,實際上下的是未來。回想起幾十年的人生歷程,每一步都是在下大方,考量的是智慧,贏得的是人生。
王太廣專欄:回望鄉村
主要內容:回望鄉村風貌,講述鄉土故事,傳承天中文化,揭示深刻內涵。
個人簡介:王太廣,河南汝南人。生于貧困農村,飽嘗生活艱辛,他的作品通俗自然親切。多篇作品在《人民日報》《文藝報》《作家文摘》等報刊上發表,《駐馬店日報》《天中晚報》分別開有專欄。
責任編輯:律凱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