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的聲音
□王太廣
不久前,我回到了故鄉。村莊里看不見昔日一邊走一邊“哞哞”叫、悠閑地搖著尾巴的黃牛了,看不見搖頭晃腦、故意“哼哼唧唧”的殼郎豬了,看不見羊、看不見狗,連貓也沒有了。失去了聲音的村莊,空了。
記憶里,支撐鄉村的是飽滿的聲音,是和諧悠揚的聲音,是多種不同的聲音。從黎明傳來的第一聲雞叫,到第二遍、第三遍……直到天亮,鄉村里的聲音仿佛是一個個村魂,在鄉間回蕩,經久不息。
鄉村的早晨,聲音是清脆的。伴隨著“咯咯咯”公雞的長鳴和“汪汪汪”的狗叫、“哼哧哼哧”的豬叫、“哞哞”的牛叫,還有燕子“呢喃”、喜鵲“嘰喳”、布谷聲聲,高音喇叭里的歌曲聲、大人喊孩子起床的聲音,學生們朗朗的讀書聲,切菜、剁草、劈柴的“咔嚓”聲,還有挑擔者吆喝“打——豆腐”的聲音……
鄉村的白天,聲音是意味的。拴在木樁上的奶羊“哞哞”的叫聲,呼喚著被主人前一天賣掉的羊羔;隔壁的狗叫聲表示有生人進了院子;老叫驢(公驢)不停地歡叫,說明有草驢從附近路過;母雞不停地“咯噠”,說明已經下蛋;“嗡嗡”的蜜蜂聲,一陣陣的蟬鳴聲,說明天氣的炎熱和氣候的陰晴變化;一陣兒的銅鈴響起,馬蹄聲聲、兩輪大車的吱嘎聲,告知人們馬車已經進村了;孩子奶聲奶氣的哭聲,說明已經餓了;馬兒“咴咴”、騾馬打鼻響、毛驢引吭高歌從村頭傳來,說明已經收工正往家趕。
鄉村的傍晚,聲音是嘈雜的。趕車人甩起“叭叭”的響鞭,做生意的挑著“吱呀吱呀”的擔子,拖拉機進村“突突突”的轟鳴聲,主人“咕咕咕”的叫雞回窩聲,小孩喊“爹”叫“娘”的嬌滴聲,鍋碗飄勺的碰擊聲、拉風箱的“呱噠”聲、“當當當”的敲豬盆聲,磨刀的“嚯嚯”聲,女人紡棉花的“嗡嗡”聲、織布機的“唧唧”聲,也有小兩口的吵鬧聲。
鄉村的夜晚,聲音是悠閑的。伴隨著小河“嘩嘩”的流水聲和青蛙的叫聲,蟋蟀、蟈蟈或高或低的“唧唧”聲,勞作一天的人們,吃罷晚飯紛紛到村頭的納涼場,老少爺們坐在石磙上、拖車上、馬車上談天說地。遠處傳來悠揚的竹笛聲。仰望繁星點綴的夜空,流星劃過似乎也有“吱吱”的響聲。夜風吹來,樹葉沙沙;小蟲低鳴,細聲悠悠。小孩子無憂無慮地或唱著歌謠,或玩著游戲。手里搖晃著蛤蜊殼,里面的黃豆撞擊殼壁的聲音清脆入耳。如果有說書場,人們就聚精會神地聽書;如果放映露天電影,人們就邊看電影邊解說;如果去看戲,舞臺上大聲唱,臺底下小聲哼。直到深夜,隨著“咣當、咣當”的關門聲響過之后,村莊才伸個懶腰安靜下來。
鄉村的聲音發自人和動物的口腔,來自村莊生活的本身,來自腳下的土地,來自頭頂的藍天白云、日月星辰,來自各種飛禽走獸,來自機械、工具和物體的碰撞,來自每一棵樹、每一堵墻、每一座老屋,連堆在院門前的那一堆柴火,也用它那獨特的聲音在宣示,它是村莊的一部分。這聲音充盈了鄉村的時空,豐富了鄉村的生活,體現了鄉村的特色。
鄉村里的聲音是村莊的靈魂,使村莊充滿了生機。鄉村里的聲音無處不在、無時不響。如果一個血脈和故鄉相連的人仔細傾聽,不僅能品味出她原始的語調、淳樸的音色、不同的語種,還能聽到她的心音,而且越聽越有韻味、越聽越想聽。如今,空寂的村莊失語了,聲音都跑到哪兒去了呢?
王太廣專欄:回望鄉村
主要內容:回望鄉村風貌,講述鄉土故事,傳承天中文化,揭示深刻內涵。
個人簡介:王太廣,河南汝南人。生于貧困農村,飽嘗生活艱辛,他的作品通俗自然親切。多篇作品在《人民日報》《文藝報》《作家文摘》等報刊上發表,《駐馬店日報》《天中晚報》分別開有專欄。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