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戶籍城市化和農村集體經濟改革高度關聯
摘要: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農村室主任藍海濤認為,戶籍城市化和農村集體經濟的改革高度關聯。山東師范大學城市與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程道平表示,城市化的任務之一是市民化,市民化的標準究竟是什么?
馬海燕
原標題:專家:戶籍城市化和農村集體經濟改革高度關聯
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農村室主任藍海濤發言。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4月27日電 (記者 馬海燕)“戶籍城市化進程越往后,難度越大。一些城市即使放開戶籍,也不容易吸引農業人口大規模進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農村集體經濟過于封閉帶來的障礙不容忽視。”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農村室主任藍海濤認為,戶籍城市化和農村集體經濟的改革高度關聯。
據統計,截至2018年末,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9.58%,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3.37%,兩者相差達16.21個百分點,涉及人口2.26億。26日在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辦的第34期城市化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針對我國面臨兩億多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展開了熱烈討論。
藍海濤分析:當前城市戶籍的吸引力在下降,一些城市公共服務不用戶籍也能獲得,而農民不愿意放棄宅基地、承包地、林地。雖然目前缺乏流通變現通道,但預期它們會升值,使農村戶籍的含金量在上升,特別是大城市周邊的農民到城鎮落戶的意愿下降;地方政府沒能從農民轉市民中獲得凈收益,動力也不足。
第34期城市化研討會與會專家合影。主辦方供圖
山東省濟南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政策法規處處長李善坤認為,戶籍問題不應成為人口市民化研究的障礙,也不應成為農村人口選擇生活和就業方式的羈絆。關于推進農村人口市民化的問題,最好的方式是把市場做成熟了,政策障礙消除了,讓人口自由流動起來。
李善坤表示,大量的農村地區仍然落后,城市應進一步反哺農村,通過一定的制度設計,將一部分資源合法、有效地反哺到農村去,解決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不足的問題。
北京交通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教授韓林飛說,城市化的實質是工業化、現代化。沒有年輕人就沒有未來,就沒有今后高質量的城市化。要重新思考教育對于城市化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要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做好農村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促進多元化人才培養。
“新時代戶口到底意味著什么?”山東師范大學城市與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程道平表示,城市化的任務之一是市民化,市民化的標準究竟是什么?實踐證明不能簡單以落戶為標準。他建議加強對市民化標準體系的研究。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