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的意境——今日長嶺村
摘要:如今,站在富水河邊,雖然筒車早已不在,但耳畔潺潺的水聲里,仿佛還夾雜著筒車吱悠悠的和聲。夏天,搗衣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楊柳依依,荷葉田田,炊煙裊裊,富水潺潺,男人耕田,女人采桑,或拉著閑話,或對著山歌,時光就這樣隨著富水河靜靜地流淌著。
黃平安文/圖
富水河風光。
聽聞長嶺村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我欣然前去探訪。
一條小河就是向導,一路歡歌將人引進村里。這河叫富水河,如一條纖細的玉帶蜿蜒飄浮在陜西省石泉縣熨斗鎮的群山之間,一河清流均出自兩岸大大小小的泉眼。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水中富含碳酸鈣等物質,顏色淺處清澈見底,深處藍中透綠,人們見了,都說她像九寨溝之水。泉水從深深的地層里涌出,或冒著水花,或吐著氣泡,清澈明凈,冰涼徹骨。夏天,河邊農家放上幾瓶啤酒在泉眼處,隔一會兒來取,便是冰鎮啤酒了。
富水河落差不大,水流比較平緩。明清時期,河道兩岸分布著大大小小幾十架提水灌溉的筒車,因而,這里過去被稱作筒車壩。這個地名,見證了這里燦爛、悠久的農耕文明。有了筒車灌溉,就有了蛙聲四起,有了稻花香里說豐年。如今,站在富水河邊,雖然筒車早已不在,但耳畔潺潺的水聲里,仿佛還夾雜著筒車吱悠悠的和聲。
《桃花源記》我是讀過無數次的,我向來以為,那僅是陶公一個美好的構想而已。當我走進富水河畔的長嶺村時,我驚嘆,這里與陶公營造的意境太像了。昔日“川楚通道”上的重鎮,隨著現代交通事業的發展,已被遠遠地拋在了巴山一隅。禍兮福兮,正因為這里遠離城市,不通車船,因此,較好地保持了原始風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這里造就了壁立萬仞高,峽谷一線天的雄奇與壯美,溶洞、天坑、地縫等地質奇觀更是無處不在,難怪央視《地理中國》欄目瞅準了這一上佳的拍攝地。隨著紀錄片《深坑尋幽》的播出,這藏在深閨的秘境漸為眾人知。
長嶺村的一些農戶,如今仍住在黃泥壘就的瓦房里,魚鱗般的小青瓦盡顯古樸和滄桑,與過去不同的是,房頂上多了一個電視接收器,院子里多了洗衣機等電器。春天,菜花黃了,孩童穿行其間,再現了一幅“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的生動畫卷。夏天,搗衣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楊柳依依,荷葉田田,炊煙裊裊,富水潺潺,男人耕田,女人采桑,或拉著閑話,或對著山歌,時光就這樣隨著富水河靜靜地流淌著。秋天,稻子熟了,農人挽起褲腿,在田野里揮汗如雨,割稻子的“唰唰”聲,打稻子的“嘭嘭”聲,打破了鄉村的寧靜。這種人工收割的場景真實而質樸,歡快而熱烈,吸引著那些探險的、攝影的、旅游的人紛至沓來。
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沉寂了千百年的長嶺村漸漸熱鬧起來,燕棲湖上竹筏戲水,燕翔洞里游人如織。勤勞的長嶺村人或在家鄉經商,或在鎮上開店,或在景區上班,生活漸漸富裕起來。好多人家都在鎮上或是縣城購了新房,但他們仍不舍這大山深處的老家,因為這里裝滿了夢想,也寄托著他們的希望。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