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四力” 確保新聞“真新深溫”
□石新宇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工作高度重視,對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建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和一系列明確要求。在去年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宣傳思想干部要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增強本領能力,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四力”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宣傳思想隊伍建設重要論述的深化和升華,是一個內涵豐富、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既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工作隊伍的殷切期望和基本要求,又為我們在新形勢下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當今時代,傳播技術和傳播方式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新媒體的影響越來越大,新聞傳播分眾化、差異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新聞客戶端和各類社交媒體成為很多干部群眾特別是年輕人的第一信息源,而且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信息源,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媒體融合必須堅持導向為魂、移動為先、內容為王、創新為要。堅持內容為王,就是堅持以高質量的新聞作品吸引受眾,提升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在當前“人找信息”的新環境中,高質量的新聞作品必須具備真實、新奇、深刻、溫暖的特征,即“真新深溫”,而新聞的“真新深溫”,需要通過增強新聞工作者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這“四力”來實現。目前,全國宣傳思想戰線正在開展的增強“四力”教育實踐工作,既為新聞工作者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提供了契機,也為新聞工作者提高業務水平、提振敬業精神提供了條件。新聞媒體要不折不扣地落實好這項教育實踐工作,為新聞“真新深溫”提供保障。
增強腳力,確保新聞之真
增強眼力,確保新聞之新
眼力強調的是政治站位、思想境界、發現和辨別新聞的能力,要求新聞工作者立場堅定、思想正確、眼光獨到。增強眼力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確保新聞新鮮、新奇。就政治站位和思想境界而言,增強眼力就是要求新聞工作者關注大勢、大局、大事,關注熱點、焦點、難點,開闊眼界視野,增強對世情、國情、黨情、社情、民情、輿情的觀察、辨別、判斷能力,提高從多方面、多角度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提升認識事物發展規律并正確運用規律的水平,增強透過事物的現象看本質的本領,具有強烈的政治意識、敏銳的政治眼光和高度的政治警覺,確保政治方向正確、客觀認知正確。就發現新聞、辨別新聞的能力而言,增強眼力就是要求新聞工作者通過學習和實踐,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能夠快速從浩如煙海的信息中看出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虛假的,哪些是有價值的哪些是沒意義的,哪些是與眾不同的哪些是毫無特色的,進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新聞之新,既指新近,又指新鮮、新奇。在媒體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搶采訪、搶發稿成為媒體工作的常態,新近做得都很好,新鮮、新奇則未必,原因就在于一些新聞工作者的眼力還不夠好,不能及時準確地看出新聞素材別具一格的地方。眼是用來觀察的。增強眼力,要求新聞工作者注意觀察和學習。養成了注意觀察的習慣,就能夠洞察秋毫;養成了積累知識的習慣,就能夠見微知著。既能夠洞察秋毫,又能夠見微知著,就具備了發現新聞的較強能力,這種能力既是新聞工作者的基本功,也是殺手锏。這種能力增強了,面對新聞素材就會有獨到見解、獨特視角,不僅可以確保新聞的新近,還能確保新聞的新鮮、新奇,從而為新聞注入新的生命力。
增強腦力,確保新聞之深
腦力強調的是多思善謀、綜合研判,要求新聞工作者想得全、想得細、想得深。增強腦力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確保新聞深刻。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為《新中華報》的題詞只有兩個字:多想。多想,才能想清楚、想透徹、想全面。新聞工作者在采訪和編稿的過程中應該多想,必須多想。只有多想,才能盡量避免錯誤,才能使新聞具有認識的高度和理論的深度。腦是用來思考的,腦力就是分析思考能力。在傳播技術和傳播手段異常先進的今天,媒體要想保持并擴大影響力,把新聞做大、做透、做深是不可或缺的,這就需要新聞工作者必須增強腦力。那么如何增強腦力呢?一是要掌握理論武器。要掌握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這個認識世界的科學工具,堅持用歷史的觀點和辯證的觀點去看待紛繁復雜的客觀事物,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論述及判斷來指導新聞工作的具體實踐,確保政治立場正確、觀點正確、思路正確。二是要博覽群書。要廣泛涉獵多科知識,完善知識結構,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要讓知識成為思考的源頭水,讓思考成為學習的興奮劑。三是要勤于實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再好的腦力如果不付諸實踐,只能是空想。腦力如何,只有將所學內容和思考沉淀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才能看到效果。新聞工作者要學會在實踐中論證、總結,通過反復論證、總結來提高分析思考能力即腦力。
增強筆力,確保新聞之溫
筆力強調的是新聞傳播的效果,要求新聞工作者文字表述生動、文風端正。增強筆力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確保新聞有溫度。新聞工作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沒有幾把刷子是干不了的,沒有好把式、真功夫是干不出漂亮活兒的。筆力是新聞工作者政治素質、理想情懷、知識水平、文化修養和專業功底的體現,腳力、眼力、腦力最終都反映在筆力上。筆是用來寫作的,筆力就是寫作能力。當前,做有溫度的新聞是媒體應對競爭的有效舉措,而有溫度的新聞需要很強的筆力來確保。可以說,新聞工作者現在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增強筆力。怎樣才能增強筆力呢?一是加強知識儲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加強學習廣泛閱讀,不斷增強理論功底、政策功底、學識功底;要積累素材,掌握和占有大量素材是妙筆生花的前提和基礎;要善于提煉思想,有思想的報道才有靈魂、有內涵。二是改進語言風格。新聞報道的語言要求是精煉生動接地氣,新聞報道應以群眾愛不愛看、愛不愛聽為標準。這就要求新聞報道要說家常話、講貼心話,要用簡潔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講述群眾的故事。三是要把握好時效度。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宣傳思想工作要把握好時效度。時度效是統一的有機整體,時就是時機、節奏,度就是力度、分寸,效就是效果、實效,其核心要義是遵從規律、精準傳播、因事而為、講求效果。做到了這些,宣傳報道工作才能真正把黨的主張同基層實際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把中央政策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結合起來,才能準確把握人民群眾所思所想,才能把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兒上。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生逢偉大時代,有幸參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既是至高無上的榮光,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新聞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做政治堅定、引領時代、業務精湛、作風優良的新聞工作者,為廣大受眾奉獻出“真新深溫”的新聞作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作者系駐馬店日報社主任編輯)
責任編輯:liuyang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