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龍舟熱”
摘要:談及龍舟在澳大利亞受歡迎的原因,普里斯特說:“因為它是一個社區活動,而且非常開放,小到12歲的孩子,大到85歲的老人,只要身體足夠健康,都可以參與,因為它有各種級別的賽事可以讓你選擇。”
源于中國的龍舟,正在成為澳大利亞民眾當中普及率不斷提升的水上運動之一,而從剛剛結束的澳大利亞全國錦標賽來看,它的積極作用已超出了純競技的范疇。
22日,為期5天的澳大利亞全國龍舟錦標賽在堪培拉落幕。作為澳大利亞水平最高的龍舟賽,這項一年一度的賽事在1998年創立,今年是第22屆。賽事共吸引了來自全澳各個州和地區的3000多名選手參加。
“賽事的規模每年都在擴大,可能明年就要增加到6天了,”澳大利亞龍舟協會主席克麗斯廷·普里斯特22日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
據賽事主辦方介紹,龍舟運動自1980年引入澳大利亞以來,已成為發展最快的水上運動之一。目前,全澳約有200家俱樂部,約有7500名會員。許多城鎮只要有滿足運動條件的一條河流或湖泊,都可能成為一個當地龍舟俱樂部的“家”。
談及龍舟在澳大利亞受歡迎的原因,普里斯特說:“因為它是一個社區活動,而且非常開放,小到12歲的孩子,大到85歲的老人,只要身體足夠健康,都可以參與,因為它有各種級別的賽事可以讓你選擇。”
今年23歲的朱子靖,父母祖籍都是中國南方省份,他隨家人定居澳大利亞,目前已經成為墨爾本一家俱樂部的主力隊員。他說,通過參與龍舟,自己能夠更好地融入當地文化。
“在我們隊里,大部分都是澳洲人,我作為華人,通過龍舟可以更容易地與他們交流相處,如果沒有參加,可能不會認識到這么多朋友。”朱子靖說。
這名來自墨爾本大學的小伙子介紹,龍舟在澳大利亞得到普及的一個原因,是20多年前一個名為“與龍并肩”的機構(Dragons Abreast Australia),發起了通過參與龍舟運動增強體質、感受快樂,從而抵御患乳腺癌風險以及幫助幸存者康復的倡議。因此,目前澳大利亞龍舟運動主要參與人群是中老年人。
“現在慢慢年輕人也都參與了進來。對我來說,龍舟最吸引人的是20個人在一條船上為一個目標去努力的團隊精神,這在水上運動中是很少見的。”朱子靖說。
57歲的艾莉森·巴雷爾女士是悉尼一家俱樂部的成員,她參與龍舟運動已有6年。
“我退休前是名警官,一次去新加坡看到了龍舟的演示,隨后工作之余就參與進來,越來越喜歡,有點‘上癮’的感覺。”她說,“因為對于50多歲的人來說,可選的運動并不多了。”
“但龍舟是一種在你人生進入到中后期,依然可以幫助你獲得健康和快樂的方式。而且澳大利亞人喜歡戶外和水上運動,源于中國的龍舟,恰好貼合了這里人們生活方式的精髓。它雖還不算大眾運動,但普及越來越廣。”
除了帶來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強社區交流和增強團隊精神外,在普里斯特看來,龍舟還能在國際交往中發揮橋梁作用。
“中國是龍舟的家。我們尊重運動背后的歷史和傳統,比如澳大利亞全國錦標賽前,也會舉行點睛祈福和舞龍舞獅等儀式。”這位澳龍舟協會主席說。
“龍舟讓我們更多地了解中國文化。不光是澳大利亞,它在亞洲也越來越受歡迎。而且,它讓大家明白,我們都是這個星球上的朋友。”
責任編輯:孔浩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