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解讀
摘要:3月底,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業界期盼已久的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終于發布。根據補貼新政
3月底,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業界期盼已久的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終于發布。根據補貼新政,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幅度增大,在去年基礎上減少一半;取消新能源汽車地方補貼,從補購車轉向補充電等基礎設施“短板”,并進一步提高技術準入門檻。業界不少人士表示,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特別是新能源客車產業已進入克難攻堅、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
優化技術指標 堅持“扶優扶強”
補貼新政明確提出:地方應完善政策,過渡期后不再對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給予購置補貼,轉為用于支持充電(加氫)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等方面。然而,“地補”由“補車”轉向“補電”后,是否能落到實處?有業內人士表示,充電基礎設施不便利是新能源汽車推廣的痛點之一,此前雖有充電基礎設施補貼,但是偏重建設而不掛鉤運營。
按照技術上先進、質量上可靠、安全上有保障的原則,適當提高技術指標門檻,保持技術指標上限基本不變,重點支持技術水平高的優質產品,同時鼓勵企業注重安全性和一致性。穩步提高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門檻要求,適度提高新能源汽車整車能耗要求,提高純電動乘用車續駛里程門檻要求。
完善補貼標準 分階段釋放壓力
根據新能源汽車規模效益、成本下降等因素降低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新能源貨車補貼標準,促進產業優勝劣汰,防止市場大起大落。從2019年開始,對有運營里程要求的車輛,完成銷售上牌后即預撥一部分資金,滿足里程要求后可按程序申請清算。政策發布后銷售上牌的有運營里程要求的車輛,從注冊登記日起2年內運行不滿足2萬公里的不予補助,并在清算時扣回預撥資金。從2019年起,符合公告要求但未達2019年補貼技術條件的車型產品也納入推薦車型目錄。地方應完善政策,過渡期后不再對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給予購置補貼,轉為用于支持充電(加氫)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等方面。如地方繼續給予購置補貼的,中央將對相關財政補貼進行相應扣減。
強化質量監管 確保車輛安全
進一步加強安全性和一致性監管,由行業主管部門加快建立產品安全性監控和一致性抽檢常態機制。對由于產品質量引發重大安全事故或經有關部門認定存在重大質量缺陷的車型,暫?;蛉∠扑]車型目錄,并相應暫緩或取消財政補貼。
本通知從2019年3月26日起實施,2019年3月26日至6月25日為過渡期。過渡期期間,符合2018年技術指標要求但不符合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的銷售上牌車輛,按照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8〕18號)對應標準的0.1倍補貼,符合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的銷售上牌車輛按2018年對應標準的0.6倍補貼。過渡期期間,銷售上牌的燃料電池汽車按2018年對應標準的0.8倍補貼。燃料電池汽車和新能源公交車補貼政策另行公布。
建立懲罰機制、破除地方保護、監管管理等相關規定繼續按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6〕958號)、《關于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審批責任有關事項的通知》(財建〔2016〕877號)、《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財建〔2015〕134號)和《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8〕18號)等有關文件執行。
補貼新政的落地將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產生長遠影響,這次國家主動調整政策是將產業的主導權讓位給市場的決定,有利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創新和發展。
業內人士分析,新能源汽車補貼減少,在短期來看,買車價格高了,銷量下滑,新能源客車企業需與核心零部件供應商一起降低成本;長期來看,補貼新政取消地方補貼,重點支持充電站(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營造一個長期的良好發展環境。
(本報記者)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