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琦:在消除“病痛”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摘要:□通訊員 陳 毅總有一群人,不知疲倦地奔忙,他們構成了和諧社會溫暖的底色。在這群人中,各行各業都有令人敬佩者,潘琦就是其中之一。潘琦,駐馬店市中心醫院骨二科醫生。
□通訊員 陳 毅
總有一群人,不知疲倦地奔忙,他們構成了和諧社會溫暖的底色。在這群人中,各行各業都有令人敬佩者,潘琦就是其中之一。
潘琦,駐馬店市中心醫院骨二科醫生。從醫十五載,他先后開展創傷、關節及脊柱手術千余臺,在全市率先成功開展了經皮椎弓根螺釘、椎體成形、椎間孔鏡及關節鏡等多項微創手術。他在醫療技術上孜孜以求,竭盡全力減輕患者痛苦。
一名合格的外科醫生,不止是一名“手術匠”,更應該是一名“文武雙全”的醫生,既講究治療方案的選擇,又擁有不斷成熟的、規范化的手術技巧。
2009年,工作5年的潘琦意識到基層骨科專業的局限性,毅然北上進修學習。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學習時,他認識到骨科未來發展的方向——微創。回到單位以后,潘琦利用在外學到的新知識,先后開展微創技術在創傷、關節及脊柱中的應用。2014年,潘琦無意間發現,河南省武警醫院引進的新“武器”——椎間孔鏡,能極大地減輕患者手術時的痛苦。對于廣大醫生和患者來說,這項技術就是一個驚喜。“這個技術能達到比開放手術更好的療效,我想這就是我發展的方向。”潘琦說。
為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潘琦不放過任何汲取學術營養的機會;每周一早上進行文獻學習,同時匯報近期英文文獻的讀文收獲;在緊張、繁重的學習期間,利用休息時間閱讀并篩選出1至2篇臨床價值較高的文獻,與科室其他醫師在專業知識、英文方面進行交流、共同進步。
隨著診治技術的不斷發展,潘琦先后到重慶新橋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學習,不斷總結學習經皮椎弓根螺釘、椎體成形、椎間孔鏡及關節鏡等多項骨科微創手術,并在醫院廣泛開展,提升了全市骨科微創手術的技術水平。
外科醫生是用自己的雙手操作手術器械的,手術器械在某種意義上是人手的延續和功能的放大。潘琦每天的工作就是通過大腦指揮自己的雙手操作各種各樣的手術器械,來完成各種或簡單或復雜的手術。
潘琦介紹,腰椎間盤突出屬于脊柱退行性疾病,當人體腰椎退變到一定程度時,疾病便會發生。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絕大多數患者會選擇按摩、貼膏藥、吃止疼藥等緩解癥狀。事實上,按摩并不適合所有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吃止疼藥只能暫時緩解疼痛,于治療無益。
潘琦深刻意識到,守舊意味著被淘汰,好的外科醫生不但要學習新技術,而且要不斷挑戰舊技術,突破傳統,發明新方法,提出新理論。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