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牌匾彰顯良好家風
□全媒體首席記者高琳琳通訊員李 艷 文/圖
一塊描金的牌匾給后人留下了許多故事,“恩賜耆英” 四個大字足以彰顯先輩的豐功偉績。近日, 記者慕名來到驛城區蟻蜂鎮彭樓村彭家福老人家中, 采訪他們家族保存了一百多年的一塊牌匾的故事。
一塊牌匾的故事
在彭家福家的客廳里, 一塊暗紅色的牌匾十分醒目, 牌匾上沒有絲毫灰塵, 可以看出彭家人對它的細心愛護。
這塊牌匾長約2米, 寬約50厘米, 題字為繁體漢字, 右側為 “梧亭彭老先生 七旬榮慶” 幾個字, 木匾中間為 “恩賜耆英” 四個大字, 左側從上到下豎排 “光緒壬寅年 親友仝立” 字樣。
這塊雕字牌匾上的22字匾文都是描過金的, 只因時間久遠, 部分匾文上面的金色早已褪去。該牌匾立于光緒壬寅年也就是公元1902年, 匾文中的 “恩賜耆英” 字義是受恩寵的高年碩德者, 也指年紀大、 德高望重的前輩;“七旬” 即70歲;“榮慶” , 意為老人過壽大家同慶。
按 《說文》 解釋,“耆” 即60歲老人也,60歲以上德高望重者為 “耆英” 。在古代這樣的名號加冕非常鄭重, 須由官方正式確認。歸納起來, 匾額上的文字, 大致描述了這樣一件事: 在公元1902年, 有位叫彭梧亭的老人過壽, 因老人德高望重, 又健康長壽, 鄉鄰在祝賀的同時獻上了這塊牌匾。
牌匾呈凹型, 四周雕刻有花紋, 還有8條祥龍盤旋在周邊, 上下分別有 “福壽” 字樣。“這些字原來都是金色的, 后來家人為了避難把上面的顏色刮掉了, 但從這些小字上依稀能看到原來的色彩。多年前這塊牌匾還被家人用來養魚, 竟然不漏水, 可見當時的木工手藝十分了得。
在我國古代有一種比較獨特的傳統文化, 就是匾額文化。無論在傳統民居的院落大門, 還是殿堂亭榭等處, 都會有高懸的匾額。這些匾額, 讓您在欣賞書法藝術的同時, 無形中就會對所在的建筑產生一種肅然起敬的感情。尤其是民居中懸掛的匾額, 可以說是一個家族的臉面, 它顯示出這個家庭的門第層次、 道德修養、 思想情感、 處世哲學、 精神寄托等。現在, 許多地方還在軍烈屬家門前懸掛標示牌, 應該就是匾額文化的遺風。
先輩事跡永銘記
今年72歲的彭家福是家中的老大, 也是他一直守護著先輩留下的這塊牌匾。
“這塊牌匾是我的先輩彭梧亭的, 當年他是朝廷的文官, 是當時的文狀元。 ” 彭家福告訴記者, 家中的長輩曾說過, 先輩彭梧亭博學多才,德高望重, 在十里八鄉享譽盛名。
彭家福說, 他們家原來還有一副牌匾, 不但有橫匾, 還有豎匾。橫匾長約5.6米, 寬1.2米左右, 上面還有 “浪遏飛舟” 的字樣。
記者了解到,在彭家先輩彭梧亭之前,彭家還有一位較有名氣的武狀元彭家祥。彭家祥并不是他的原名,是后來皇家恩賜的名字。“彭家祥身高2米多,力大無比。 ”彭家福回憶,小時候長輩們經常向他們提及這兩位讓彭家人自豪的先輩。
至今彭家福都記得太爺爺講過的事: 彭家祥一個人睡的床約有一丈多寬, 后來族人一家6口睡在他的床上還有空余。因為習武, 兩個幾十公斤重的小石碾常常是他練功的工具, 他還可以徒手拉馬車。
據彭家人介紹, 彭家祥有一次帶著一歲多的孩子回家省親, 路上遇到一位鄉親牽著水牛拉柴火, 由于車輪陷入泥濘, 車輛無法動彈。看到鄉親作難, 彭家祥一手抱著孩子, 一手拉出了馬車。也可能是這次傷了彭家祥的筋骨, 一年多后, 他就去世了。
“浪遏飛舟” 是指游泳擊起的浪花之大,阻止了飛快前行的船只, 也形容在艱苦的困境中勇猛前進, 勇挑重擔, 可見當時朝廷對彭家祥很是重用, 恩賜了這副牌匾。
“幾十年前因為歷史原因, 家人把這塊牌匾上的字都用刀劃去, 然后當成木板使用, 后來就漸漸丟失了。 ” 彭家福說, 至今家中保存的那塊牌匾是當年母親藏起來才避免遭到破壞。
良好家風代代傳
彭家福的父輩、 祖輩, 甚至先輩們對彭家的家風都有嚴格要求。彭家福兄弟4人, 他們幾乎沒有紅過臉, 3個兒子也十分爭氣, 都有著不錯的工作, 晚輩對他也十分孝順。
“小時候長輩們就教導我們要勤儉、 孝廉, 而且還以身作則教育我們。 ” 彭家福說, 這就是他們彭家的家風。
在彭家福家中的一面墻上懸掛了許多裝在鏡框里的照片, 3個兒子都是大學畢業, 子孫中有從事教育、公安、 空乘等行業, 這些都是彭家福的驕傲。
記者采訪時偶遇彭家福的小兒子休假回來探望父親。他告訴記者, 無論他們兄弟幾個走多遠, 這里就是他們的家, 父母在家就在。
“家風既是一種精神, 又是一種文化, 不論貧窮與富有, 也不論社會地位高低,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特定的家風。 ” 彭家福笑著說。
作為 “文化” 現象,“家風” 跟生物一樣, 是可以 “遺傳” 的, 由上一代傳給下一代, 一代一代地傳遞、 延續, 逐步形成相對穩定的、 特定的風俗、 習慣、 作風、 傳統。在這個過程中, 隨著社會的變遷會有所 “變異” ,但基本的核心東西是不會改變的。
長期生活在這樣一個和睦友愛的家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必然會不知不覺地受到家風的影響和熏陶,其言行舉止,性格氣質,必定要帶有這個家庭家風的特征,自覺地朝著家庭所希望的方向發展、前行。
責任編輯:liuyinxia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