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險些中電信詐騙套路
□全媒體記者蘇 莉
本報訊若有人自稱銀行工作人員打電話, 說你的信用卡在外地惡意透支, 你可要當心了, 這極有可能是個 “局” 。昨天, 市民陳先生就接到了這樣一個電話, 險些被不法分子設的 “局” 套住。
忽然接到陌生來電
“對方自稱是市區一家銀行信用卡催繳部的工作人員, 還自報了工號。 ” 陳先生說, 他在市區做生意, 經常要到全國各地跑業務, 辦理有信用卡。當天上午 8 時許, 他正準備出差, 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 電話中一名男子核實了陳先生的身份信息后, 告知其名下一張信用卡惡意透支1.5萬元錢。
“陳先生, 你的這張信用卡是今年3月1日在湖北武漢辦理的, 先后分兩筆刷了1.5萬元。 ” 自稱銀行工作人員的男子在電話中說。
“我不久前確實去過武漢, 但信用卡從未透支。難道是自己的身份信息被人盜用了? ” 陳先生一聽就慌了神, 但他還是冷靜下來, 表示自己從來沒有惡意透支過信用卡, 想繼續詢問一些細節時, 對方沒有說太多,只是堅稱那張信用卡確實在陳先生的名下, 并報了陳先生的身份證尾號。
“要不你拿出身份證核對一下? ”對方還報了陳先生的出生年月, 并讓陳先生記錄一張銀行卡號碼, 說這是銀行的公共賬號, 要陳先生盡快還款。“我們剛接到上級部門通知, 針對你的惡意透支行為, 如果不及時還款,銀監部門將從你的其他銀行卡上扣費。 ” 對方嚴肅地說。“你們在哪兒辦公?我想當面看看咋回事兒。 ” 陳先生表示將到銀行查詢時, 對方掛了電話。
“因為這一通電話, 我有點暈頭轉向, 為此還誤了乘車到外地出差。 ”陳先生說, 他回憶起打電話者為外地口音, 懷疑這是個騙局; 但又擔心如果身份信息被人盜用, 名下真有信用卡被惡意透支, 該怎么辦?
市民切勿自亂陣腳
“接到類似的電話, 市民要小心防范。 ” 我市一家銀行的相關專業人士提醒市民, 信用卡辦理有一套嚴密的程序, 即使身份證被人冒用, 銀行在辦理信用卡時還會有很多授權、 申請表等需本人填寫。不經本人允許,很難辦一張信用卡。如果接到類似的電話, 市民不要慌張, 自亂陣腳會讓不法分子鉆空子。
如果擔心身份信息被冒用, 市民可以到銀行查詢一下自己名下的賬戶是否正常, 也可以持身份證到金融機構查詢一下個人征信報告。若有市民發現自己名下有不知情的信用卡透支欠費, 也不用擔心, 可以到信用卡所在的銀行做異議處理, 銀行會查明真相。
當天, 記者與陳先生一起查詢了他的銀行卡賬號, 發現他名下的賬戶均正常, 所謂惡意透支的那張信用卡根本不存在。
銀行專業人士:聽關鍵詞識騙局
“市民接到類似的電話, 聽關鍵詞可識騙局。 ”市區一家銀行專業人士說,目前電信詐騙的種類很多,包括冒充公檢法機關或銀行部門工作人員,以及機票退改簽、網購退款、仿冒熟人等。其中,冒充公檢法機關和銀行部門工作人員的不法分子多以電話形式進行詐騙。
一些冒充公檢法機關或者銀行部門工作人員的不法分子,常用的詐騙套路里包含一些關鍵詞,冒充公檢法機關工作人員的不法分子常常會對接電用戶說其“涉案” 。但在實際生活中,公檢法機關工作人員一般不會通過電話形式聯系涉案人員,通常是當面處理,所以手機用戶不能輕信。
冒充銀行工作人員的不法分子常常提到“ATM轉賬” 、 “限定時間操作” 、 “銀行卡激活”等關鍵詞。
冒充網購電商的人一般會提到“卡單” 、 “退款”等關鍵詞。
“接到陌生來電的時候,聽到這些關鍵詞時基本可以判斷是詐騙電話。 ”他說,除了電話以外,短信、微信、網絡等詐騙也十分常見。不法分子會冒充銀行工作人員或手機運營商,以及冒充商戶進行會員推廣等。一般這些詐騙信息會含有鏈接,提醒大家不要輕易點擊陌生的網絡鏈接。
責任編輯:liuyinxia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