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站位 改革創新 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摘要:提升站位 改革創新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中共駐馬店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戚存杰2019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日報社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深刻認識
提升站位 改革創新
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中共駐馬店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戚存杰
一、提升站位,重視融合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傳播技術和傳播方式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新媒體的影響越來越大。新聞客戶端和各類社交媒體成為很多干部群眾特別是年輕人的第一信息源,而且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信息源。以前是“人找信息”,現在是“信息找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緊迫課題”的定位,足見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新聞輿論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作出了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考察調研,多次主持召開重要會議,作出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的判斷,提出了“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的要求,并強調“為了實現我們的目標,網上網下要形成同心圓”“推動黨的聲音直接進入各類用戶終端,努力占領新的輿論場”,這些判斷和要求,從多個角度回答了為什么要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這一重大課題。當今不抓好媒體融合發展,提升新聞輿論“四力”和履行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使命就無從談起,媒體生存也會陷入困境,甚至會被時代所淘汰。隨著媒體輿論生態、傳播方式和傳播格局的重大變化,我市主流媒體發展也遇到了重大挑戰。近幾年來,我市積極推進媒體融合,在推動媒體改革發展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創新探索,積累了一定的新媒體技術和運營經驗,硬件方面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但與兄弟城市的媒體和上級要求還有較大差距。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和一系列重要判斷為指導,在思想上深刻認識媒體融合的針對性、重要性和緊迫性,選準突破口,抓住著力點,從講政治的高度重視融合,從謀長遠的深度促進融合,以促發展的熱度推動融合。
二、內容為王,引領融合
媒體融合的前提是傳播技術和傳播方式的革命性變化,但無論媒體如何融合,新聞內容為王的原則不能變。媒體融合必將帶來媒體生產流程、盈利模式、管理方式的變革,內容為王一度受到質疑,一些人主張、一些媒體轉向“渠道為王”“產品為王”“技術為王”,這是舍本逐末的短期行為,只看到了眼前沒有看到長遠,只看到了表面沒有看到根本。新聞內容才是媒體生存的基石、發展的王道和最有價值的競爭力。調查顯示,不少微信公眾號淪為僵尸賬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提供受眾需要的內容,而“澎湃新聞”“今日頭條”等新媒體異軍突起,離不開政治性、服務性、真實性、實效性都很強的新聞內容支撐。事實上,在信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今天,面對浩如煙海的信息,受眾很難有足夠的能力和時間去辨別真偽,更需要借助媒體明辨是非,這就要求媒體必須由簡單的“信息提供者”轉型為“信息管理者”,內容為王的原則不是能不能弱化的問題,而是必須強化的問題。內容為王的要義就是新聞要有真材實料、真情實感,真知灼見。只有堅守內容為王的原則,才能真正適應受眾多元化的需求。在媒體融合過程中,在媒體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我們要一如繼往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新聞真實性原則,以內容為王引領融合,謀求發展。當前,我市主流媒體初步形成了以報、臺、網、微、端為一體的媒體傳播矩陣,通過自辦和代為托管市直部門網站等新媒體,積累了一定的新媒體技術和運營經驗,特別是市廣電中心大樓和駐馬店報業大廈的建成,為推進我市主流媒體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硬件基礎。今后,我們要始終把辦出品牌、辦出特色作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擔當使命、履職盡責的根本途徑,提升原創意識、精品意識,不斷推出有思想、有深度、有溫度的新聞作品。
三、移動優先,多款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移動優先策略,讓主流媒體借助移動傳播,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當前,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信息傳播主渠道,成為新聞熱點生成、輿論發酵的主要策源地。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新空間,也應該成為我們黨凝聚共識的新空間。隨著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發展,移動媒體將進入加速發展新階段。這決定了媒體融合的主攻方向無疑是移動互聯網。因此,我們必須明確并實施移動優先的戰略,大力發展移動新媒體,促進傳統媒體和多款移動新媒體如“兩微一端”(微信、微博、移動客戶端)等深度融合,建設好自己的移動傳播平臺,讓主流媒體借助移動傳播,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這也要求我們必須強化互聯網思維,尊重互聯網傳播規律。現在,新聞傳播已從單向傳播轉為雙向互動,從“我寫你看、我說你聽”的“課堂模式”轉為平等對話的“集市模式”,我們要加強和網友的交流互動,通過交流互動接收信息、形成共識。新聞作品要首先在新媒體上傳播,但需要強調的是,傳統媒體的新聞作品不能簡單地照搬照抄到新媒體上去,我們要學會采寫、制作適合在新媒體上廣泛傳播的新聞作品。碎片化閱讀是移動新媒體傳播的一個突出特點,要加強短新聞甚至是微新聞的報道,這些新聞包括可視的、動態的、多維的直播、視頻等。移動優先能不能實現,取決于用戶和產品,要加強用戶思維和產品思維,提高聚集用戶的能力,提供用戶需要和滿意的產品。
四、改革創新,促進融合
傳播技術和傳播方式的革命性變化,必將帶來媒體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的深刻變革。媒體融合不是簡單機械的一加一,也不是此消彼長的一吃一,不是把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放在一塊就行了,也不是建個中央廚房就行了,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合體。這個合體是由表及里的質變,需要“溶”和“熔”。當前,媒體融合中存在著重技術創新和資金投入、輕體制機制創新的現象,沒有真正形成適應融媒體生產的采編發網絡和流程,對用戶需求和融媒體生產規律的認識和把握不夠深入,沒有真正實現分眾化、差異化傳播。媒體融合是個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加強對媒體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需要我們強化“互聯網+”思維,需要我們堅持問題導向,打破固有的模式,優化整合生產要素,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媒體融合發展和全媒體建設將涉及媒體體制機制的深刻轉型,只有深化理念觀念、體制機制、管理方式創新,對媒體人事制度、考評制度、薪酬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再造,才能重構策劃、采訪、編輯、發稿流程,才能實現報、臺、網、微、端的資源共享,才能打通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人才使用通道,實現所有人員向全媒記者、全媒編輯、全媒管理人員的人才轉型。推進媒體融合,必須高度重視人才的作用,要大膽起用、大膽引進新媒體人才、全媒體人才。改革貫穿于媒體融合的整個過程,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媒體融合越向前推進,越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流程優化、平臺再造、資源整合、要素優化,注定是一場顛覆性的革命,觸及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帶來的不僅是媒體大變局,更是機構改革的大調整、融合生態的大變革、運行機制的大突破、業務能力的大提升。推進我市媒體融合發展,就要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關于媒體融合發展的安排部署,積極穩妥推進改革,加快全員轉變觀念,打破用人體制機制,打通策、采、編、播、發等各個環節,建立移動優先的考核機制,推動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推動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人才隊伍共享融通,打造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
媒體融合發展是時代所向、大勢所趨。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對我們來說是一次非常難得的發展機遇,誰先行一步,誰就會搶占先機和高地,誰就能在未來把控住媒體發展的主動權,誰的事業就會蓬勃發展。我們要在堅守初心、堅持黨性原則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前提下,加強推進媒體融合的力度、實現媒體融合的深度,打造緊跟科技發展的“四全”媒體,構建完整的媒介生態鏈條,實現新聞價值和傳播效果的最大化、最優化,在移動互聯時代牢牢占據輿論陣地,服務受眾、引領導向,為駐馬店高質量跨越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