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產業引領鄉村振興路
摘要:村莊美、產業興、民漸富,昔日的紅色根據地焦竹園村——牛產業引領鄉村振興路記者 胡殿文 許 偉春風拂過山崗和田野,桃花紅、梨花白、菜花黃。北靠白云山,南與銅
村莊美、產業興、民漸富,昔日的紅色根據地焦竹園村——
牛產業引領鄉村振興路
記者 胡殿文 許 偉
春風拂過山崗和田野,桃花紅、梨花白、菜花黃。
北靠白云山,南與銅山相望,“七山二水一分田”,地處泌水源頭的泌陽縣銅山鄉焦竹園村處處生機盎然。
焦竹園被稱為革命圣地,是竹溝革命根據地的前身、豫南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35年8月,豫鄂邊省委在此成立。1936年,這里成為鄂豫邊省委和紅軍游擊隊指揮中心所在地,也是當時全國14個革命根據地之一。張星江、王國華、周駿鳴等老一輩革命家先后在此開展游擊戰爭。
在戰爭年代,焦竹園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掀起一股勢不可擋的革命潮流。在新時代,這里的人們同樣不甘人后,在黨的精準扶貧政策普惠下,黨旗引領振興路,扶貧產業興盛,村容村貌大變身。
4月3日,焦竹園村74歲的村民金付旺把孫子安全護送到村小學后,便開始了自己在村里的本職工作——環衛工。
老金原本生活在焦竹園村金溝組,靠種幾畝山地為生,后來一次意外讓他落下殘疾,再也不能干重體力活了。老金本是7口之家,兒子、兒媳婦、孫子(2個)、孫女加上老伴兒和他,日子雖然平淡卻過得安穩。那年,老伴兒去世,兒媳婦也因病致殘,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兒子一人打零工維持,生活一下子窘困起來。
正在老金為生活憂慮之際,黨的扶貧列車開進了焦竹園村,老金很快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由于年久失修,老金在金溝村的住宅晴天漏風、雨天漏雨,隨時面臨倒塌的危險。2018年,市林業局工作人員高雪玲接過駐村扶貧接力棒,成為駐焦竹園村第一書記。通過走訪,駐村扶貧工作隊把老金的住房列為危房。在按照政策享受國家扶貧補助的同時,老金率先搬出生活了大半輩子的金溝村老宅,住進了村里統一建造的異地搬遷安置房。
“沒有黨的好政策,我哪敢想有現在的住房呀!”站在白墻青瓦的二層樓房前,老金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高書記看我干不動重活又閑不住,就為我安排了村環衛工人這個公益崗,每月能領500元的工資……”
“住在這生活比原來便利多了,原來在金溝老宅,住戶分散,有病有災需要人應急幫忙都喊不到人,現在有需要時喊一聲都能有人幫忙,而且足不出村就能在超市購物,可方便了。”說起現在的生活,老金很滿意,笑容綻放在他那飽經風霜的臉上。
前后對比看變化,焦竹園能有現在的模樣,得益于黨的扶貧政策,也得益于扶貧工作隊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路、大力發展扶貧產業的結果。
“在精準落實黨和國家扶貧政策的同時,村黨支部通過發展養殖業、特色種植業、光伏產業、鄉村旅游業等辦法,確保村民穩定持續增收。”高雪玲介紹,“焦竹園村地處泌水源頭,北靠白云山,南與銅山相望,‘七山二水一分田’,自然稟賦惡劣,長期制約著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窮則思變,變則通久。在駐村工作隊的指導下,守著山水的焦竹園村民們打破因循守舊的農耕模式和小農思維,想方設法向山水資源要飯吃。今年55歲的村民王富運就是焦竹園村轉思路謀發展的佼佼者,他一手創辦的銅山牧業合作社也成為帶領村民致富的“開拓牛”。
十幾年前,王富運開始他的夏南牛養殖生涯。“當時,規模小、資金少,前景也不被看好。”王富運提及當年的創業故事,感慨不已,“幸虧村委幫著找銷路,才慢慢有了名氣,不斷有外地收購商打電話要來買牛。”
在王富運的帶領下,銅山牧業合作社成立了,并不斷發展壯大,陸續有40多家養牛戶加入合作社。這些養牛戶養殖夏南牛多的十幾頭、少的兩三頭,數量不等。“我們就按照各家所占比例分攤養牛所需飼料、飲水、照明等費用,年底按售價及各家比例分紅。”王富運說,“采用這種方式,大家既相對獨立,又分工合作,最大程度地降低了飼養成本,提高了養殖收益,大家伙兒都樂意這么干。”
據悉,鑒于養牛產業的迅速發展,泌陽縣政府出臺了《夏南牛育成牛交易補貼辦法》,詳細規定了補貼對象、補貼條件、補貼標準、補貼辦法與保障措施等。其中,體重450公斤以上的以及在縣內肉牛屠宰加工龍頭企業收購并屠宰加工的夏南牛育成牛,按規定均可享受500元/頭的補貼。王富運介紹,目前,銅山牧業合作社固定儲存夏南牛300頭,每年大概賣出500頭,每頭價格1.8萬元至2萬元,每年利潤在100萬元以上。
有牛產業開路,焦竹園村多種產業齊頭并進、競相發展,正在給這片紅色熱土帶來無限生機。
“焦竹園扶貧車間今年3月份正式建成開業,廠房面積約800平方米,每年對外出租租金增加村集體收入約為3萬元,可吸納70人就業,全村貧困戶參與分紅,帶動8戶貧困戶就業。投資288萬元的2個光伏發電站今年初也已經實現并網運營,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約20萬元,今年全村45戶貧困戶135人每人光伏效益分紅1000元。”高雪玲介紹,“通過認真落實國家扶貧政策,2018年1月19日,焦竹園村順利通過國家考核驗收。2018年底,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45戶135人,已脫貧41戶126人,未脫貧4戶9人,貧困發生率由2017年底的3.2%降至0.52%。”
責任編輯:w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