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金店牌匾的傳奇故事
摘要:□全媒體首席記者 高琳琳昨日,記者在汝南縣古塔街道汪莊村彭莊村村民毛先生家中看到一塊斑駁的木板,木板上面有些文字依稀可見。它其實是一塊牌匾,毛家人對它十分珍惜。記
□全媒體首席記者 高琳琳
昨日,記者在汝南縣古塔街道汪莊村彭莊村村民毛先生家中看到一塊斑駁的木板,木板上面有些文字依稀可見。它其實是一塊牌匾,毛家人對它十分珍惜。
記者看到,這塊牌匾長約2米、寬約50厘米,牌匾原來的顏色已經隨著時間褪去,只留下一些模糊漢字供后人追憶。牌匾上刻有“朱仙鎮 朱興華樓王(萬)記首飾老店”字樣,兩側還有“包管來回 言不二價”8個小字。
“這塊牌匾是我們家祖輩以前開店用的,到現在有100年的歷史了。”牌匾的主人毛先生告訴記者,說起這塊牌匾還有一段故事。
清朝末年,古城開封南15公里,有個名鎮叫朱仙鎮,是宋朝時的四大名鎮之首。鎮南河邊有個四眼井,供全鎮人吃水、洗漱。在四眼井東南20米處,有一戶人家姓王,男主人有做金銀手飾的好手藝。后娶了一毛姓女子,兩口子勤儉持家,十年不到,就盤下了一處鋪面,專門做金銀首飾。由于夫妻二人童叟無欺,生意十分興隆。
有一年下大雪,王老板開門時發現門口躺著一個年輕人,可能是逃荒路過此地,天寒饑餓暈倒了。王老板趕快把他救活,一問才知對方是個孤兒,姓萬。王老板就將其收在門店里做了學徒。學徒機靈、感恩,和王老板夫妻親如一家。
時光荏苒,隨著民國的到來,國家動亂起來。一年,王老板得了傳染病,不久撒手西去,此后老板娘受感染也去世了。王老板膝下無子,曾從媳婦娘家過繼了一個男孩,姓毛。老板娘去世時放心不下這個孩子,擔心孩子無依無靠,就讓這個姓萬的學徒接手了這家首飾店。店的招牌也由朱興華樓王記首飾老店,改為朱興華樓萬記首飾老店。雖然換了主人,但小店做生意的誠信仍像以前一樣,并且又在牌匾兩側加了兩行小字:包管來回、言不二價。
萬老板帶著王老板夫妻的繼子,靠著精湛的手藝,誠信經營,在朱仙鎮站穩了腳,生意大振,又討了老婆,后生了一個女孩。因為沒有文化,萬老板又請了私塾先生,教兩個孩子讀書。
不久,日寇入侵中國。抗戰爆發了,朱仙鎮成了淪陷區。萬老板夫婦被沖進店的日本鬼子給殺害了,金銀首飾也被洗劫一空。為了活命,小毛就帶著萬姑娘,把萬老板夫婦安葬后,收拾了首飾店里的零散物品,包著門店招牌一路南下,逃到了汝南縣三里店鄉汪莊村,給當地的大戶人家彭姓地主做了私塾先生。
后來,彭姓地主相中了小毛的學問,把女兒嫁給了小毛,想到萬姑娘尚未婚配,就托人把縣城的親戚李先生介紹給她。小毛在彭莊落了戶,而萬姑娘也留在了縣城。
解放后,由于兩個人都有文化,就在三里店鄉的小學里任教,再沒有從事金銀器這個行業。但是,這個牌匾從此留了下來。
后來,小毛去世,牌匾就放在大兒子家。大兒子一直把牌匾妥善保管至今。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