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一塊百年牌匾 傳承一個家族家風
摘要:記者 張靜近日,記者來到驛城區蟻蜂鎮彭樓村,在彭家福老人家中珍藏有一個傳家寶——一塊100多年前的漆金牌匾。牌匾是先人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一直教育激勵著彭
記者 張靜
近日,記者來到驛城區蟻蜂鎮彭樓村,在彭家福老人家中珍藏有一個傳家寶——一塊100多年前的漆金牌匾。牌匾是先人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一直教育激勵著彭家歷代人。
這塊牌匾長1.2米、寬0.5米,題字為豎排,左側為“梧亭
牌匾上的22字都是描金的,因時間久遠,部分匾文上面的金色早已褪卻。該牌匾立于光緒壬寅年也就是公元1902年,匾文中的“恩賜耆英”字義是指年紀大、德高望重的前輩,“七旬”即70歲,“榮慶”意為老人過壽大家同慶。古有“人過七旬古來稀”之說,在當時生產力落后的條件下,人能活到70歲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喜事。《說文》解釋,“耆”即60歲老人也,60歲以上德高望重者為“耆英”。這樣的名號不是民間隨意加冕,而是非常鄭重,須由官方確認。根據匾上文字,這塊牌匾是在光緒壬寅年(公元1902年),鄉鄰為德高望重又健康長壽的彭梧亭老人賀壽而制作的賀匾。
牌匾呈凹型,四周雕刻有精美花紋,八條金龍盤旋周邊,顯得莊重大方,上下分別有“福壽”字樣。“這些字原來都是金色的,后來家人為避難把上面的顏色刮掉了。”彭家福老人說。現在,依稀還可以從這些小字上看到原來的色彩。
今年72歲的彭家福是彭家這一代的老大,家族幾代人一直用心珍藏著先輩留下的這塊牌匾,躲過兵荒馬亂,躲過自然災害,傳到了他這一代。
“這塊牌匾是我的先輩彭梧亭留下的,當年他是朝廷的文官,是當時的文狀元。”彭家福說,家中的長輩曾說過,先輩彭梧亭博學多才、德高望重,在十里八鄉享譽盛名。
彭家先輩流傳下來的這塊牌匾,一直是教育后人勤儉持家、晴耕雨讀、孝敬長輩、處世向善的教材。彭家福的父輩、祖輩,甚至先輩們對彭家的家風都有嚴格要求。彭家福兄弟四人和睦相處,三個兒子也十分爭氣,勤學成才,有著不錯的工作,晚輩對他也十分孝順。
“小時候長輩們就一直教導我們要勤儉、孝廉,而且還以身作則影響我們。”彭家福說,這就是他們彭家的家風。
在彭家福家中的一面墻上懸掛了許多裝進相框的照片。照片上都是彭家福老人的晚輩。三個兒子都是大學畢業,子孫中有從事教育、公安、空乘等行業的。
“家風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文化,不論貧窮與富有,不論社會地位高低,都要堅守傳承、發揚光大。”彭家福說,“每個彭家人都以祖先光彩為榮,好好修養自己,勤儉持家、好好工作,為國家多作貢獻,因為沒有國家大家就沒有自己的小家。現在我們趕上了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更加幸福生活的新時代,更要珍惜當下。”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