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號轉網預計下半年啟動
摘要:歷經12載進入倒計時攜號轉網預計下半年啟動虛擬運營商“競爭上崗”或待明年買了128元套餐竟然還不夠用。上個月,市民肖先生的話費一下用了近200元,這讓他頓時萌
歷經12載進入倒計時
攜號轉網預計下半年啟動
虛擬運營商“競爭上崗”或待明年
買了128元套餐竟然還不夠用。上個月,市民肖先生的話費一下用了近200元,這讓他頓時萌生了攜號轉網的沖動。
肖先生的愿望有望在幾個月后實現。歷經12載,攜號轉網下半年將啟動,虛擬運營商也會“競爭上崗”爭搶市場,有望發展成為中型規模運營商。
記者近日從工信部直屬的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獲悉,在工信部指導下其已將虛擬運營商作為攜號轉網的調研選項,預計下半年啟動三大運營商間攜號轉網,而轉至虛擬運營商很可能要到明年。
醞釀12年 攜號轉網終進倒計時
提速降費已有幾年,可一些市民感受并不明顯,甚至因為運營商提速降費力度的不同而產生轉網的念頭。“我現在用的是北京移動神州行128元套餐,包含150分鐘通話和20G流量,可是套餐外通話1分鐘就要1角9分。”肖先生說,“59元的騰訊天王卡卻包括800分鐘通話,雖然不含流量,可是1元1G并不貴。”
要轉網,最難的是放棄已有的手機號。攜號轉網則被視為破題的關鍵。2006年,原信產部就提出了攜號轉網的最初概念,但4年后才啟動了天津和海南作為首批試點,又過了4年才有第二批在江西、湖北和云南的試點。
企業天生逐利,用戶流失將直接降低其收入,運營商無不為攜號轉網設下或明或暗的障礙,如拉長手續流程,對捆綁業務加大辦理難度,或者減少辦理網點,讓用戶望而卻步等。有媒體報道,武漢這樣的千萬人口大城市,僅有3家移動營業廳可以辦理。
不過轉機已現,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確定年內在全國實行攜號轉網。不僅如此,中國信通院一位負責攜號轉網工作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在工信部指導下,自3月19日開始進行一項專業調研,正式將虛擬運營商作為攜號轉網的第四個選項,并為工信部決策起到參考作用。
“大家的手機號綁定了太多的APP或服務,換號后通知親朋好友很麻煩,因此攜號轉網可以在保持號碼不變之余,最快捷地改變套餐。”這位負責人說。
積極備戰 虛擬運營商遇發展良機
統計顯示,虛擬運營商的套餐價格相對三大運營商的下調力度可達60%。“像肖先生這種128元包含150分鐘通話和20G流量的套餐,在我們的通信套餐體系只要49元。”一家虛擬運營商總裁說。
即便價格有先天優勢,但受困于品牌知名度低等因素,虛擬運營商依然生存艱難。截至2018年底,我國虛擬運營商用戶只有約8000萬戶,在移動電話用戶總數中占比僅4.6%。如此小的用戶規模,讓虛擬運營商難以實現自我良性發展。
如果虛擬運營商成為攜號轉網的新選項,他們將如何“備戰”?
“放開向虛擬運營商攜號轉網,我們的用戶或許會井噴式增長。”在虛擬運營商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這位總裁直指其機遇,“我們也在積極‘備戰’,但這需要一個系統改造擴容和壓力測試的適應過程。”
通信產業專家項立剛介紹,印度私營運營商Jio在2016年曾向其用戶提供半年免費4G網絡。他認為,除非其他運營商有這種力度的優惠,否則即便全面放開攜號轉網也無法撼動中國移動這棵“大樹”。
“目前中國移動用戶超過9億,大于聯通與電信的總和。攜號轉網又非普遍性需求,個人預計全年轉網數量最多也不會超過5000萬,而且自由轉網一兩年后需求充分釋放,這個數字還會下降。因此對三大運營商格局不會產生根本性變化。”項立剛說。
他表示,虛擬運營商如果抓住機遇,推出更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有可能借此從小型運營商發展為中型運營商。
轉網規則上半年有望出爐
中國信通院攜號轉網工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據其了解,工信部預計在上半年將出攜號轉網具體意見,以及運營商間系統對接的標準和接口規則。
“有了細則,諸如積分能不能轉,星級客戶的網齡優惠怎么折算,欠費用戶能否帶著賬單轉,合約機能否補償運營商后再轉這些細節,才能一一化解。”這位負責人表示,下半年我國將可在三大運營商間實現全面攜號轉網。
“虛擬運營商一方面用戶數量少,另一方面不涉及核心網改造,因此很可能今年不會開通向其攜號轉網,最快也得明年才能實現。”中國信通院這位相關負責人表示。
用戶要想下半年去辦攜號轉網,很多功課就要開始做了。
“副卡、親情號,甚至贈送的寬帶,這些沒到期的捆綁業務,都會成為不能辦理攜號轉網的原因。”項立剛稱,“對于這些牽一發動全身的因素,眼下有攜號轉網需求的用戶可以向運營商查詢,先去辦理解綁或停用手續。”
有媒體報道顯示,試點中有用戶咨詢得知,要辦完攜號轉網業務甚至需要數月時間。而在中國信通院這位相關負責人看來,攜號轉網實施后更重要的是流程要簡單,絕不能出現“拖死你”的問題。“在用戶配合的情況下攜號轉網應在一周內實現,特殊情況也不應超過一個月。”這位負責人表示。
(據《北京日報》 趙 鵬/文)
相關鏈接
目前轉網過程問題多
電信專家付亮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試點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用戶在轉網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有的轉過去后短信收不到,也有的轉出時運營商阻攔,還有轉網周期長、程序復雜等問題。”
如今在線辦理業務成為不少消費者的習慣。但出于需要完成實名認證等因素考慮,攜號轉網暫不支持在線辦理。去年12月,攜號轉網新流程在5個試點省(市)啟用后,手機用戶發送短信就能完成查詢和授權碼申請,不過拿到有“通行證”功能的攜轉授權碼后,用戶仍需到攜入方指定的營業廳才能完成業務辦理。
公開報道顯示,目前攜號轉網的用戶需要符合一定條件。如果手機號碼存在欠費、合約協議尚未到期、非實名認證等情況,就無法通過轉網資格審核。
最后,即便攜號轉網成功,也并不意味著“萬事大吉”。
據媒體報道,一位轉網成功的用戶表示,在辦理轉出的過程中4G網絡會降為2G,在這期間手機無法正常使用。有營業廳工作人員提醒,轉網有風險,攜出需謹慎,“轉出后一是短信或驗證碼可能會收不到;二是繳費比較麻煩,要去攜入方的營業廳或官網繳費。”
有用戶反映,攜號轉網后支付寶、銀行等驗證碼收不到了。還有用戶表示,轉網后在線充話費不靈了。項立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驗證碼收不到是技術問題。而攜號轉網對運營商主要的影響,在項立剛看來,就是技術系統改造的開支。攜號轉網需要進行用戶管理計費系統的改造,三大運營商需要花費很高的建設維護成本。“要構建網絡體系,要構建服務支撐的體系,我預測在中國要花60億元以上的成本。”
(據《證券日報》馬燕/文)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