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聰明反被聰明誤”
摘要:“智商高”“很聰明”是大部分人都喜歡聽到的贊美。然而就像古話所言,“聰明反被聰明誤”,美國臨床心理學家愛麗絲·博耶斯也認為,
“智商高”“很聰明”是大部分人都喜歡聽到的贊美。然而就像古話所言,“聰明反被聰明誤”,美國臨床心理學家愛麗絲·博耶斯也認為,盡管聰明的人在生活工作中有很大優勢,但也有以下一些毛病,有時可能會害了自己。
1.過分注重智商,忽略了其他技能(如人際能力)。一些聰明的人會認為他們的成功是理所當然的,在過人的才智面前,其他能力都可以忽略。例如,傲慢自負的聰明人偶爾也會為緊張的人際關系心煩,但從不認為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工作必需的技能,因此,他們不會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這些能力的提升上。
但是,在大部分單位,要獲得成功,需要的不僅僅是原始智力,其他技能一樣重要。只注重優勢,而不克服自己的劣勢,成功路上就有絆腳石。可以利用優點來克服缺點。如果你擅長學習,那么也應簡單學習、了解下自己不太擅長的方面,以助全面發展。
2.不適應團隊工作。太聰明的人往往都難以融入團隊,因為相對于其他人來說,他們學習新技能和完成工作的速度更快,對自己的要求也更高,讓人覺得很難靠近、追上。就像聰明的小孩覺得成績差的同學在拖后腿,聰明人會覺得其他同事慢得像蝸牛一樣,有時甚至對其有強烈的厭惡。此外,他們也比較難信任人,把工作交給誰做都不放心,這讓他們很難和其他同事順利共事。建議聰明人在肯定自己能力的同時,也要學會欣賞他人的優點給團隊帶來的好處。
3.自尊心太強,過于脆弱。一般來說,聰明的人學業都很順利,較少遇到挫折,因此自尊心都比較強,對自己要求很苛刻,一旦有什么做得不夠好,特別是別人指出缺點,就會耿耿于懷。他們容不得自己半點失誤,害怕失敗,害怕被否定,一旦被否定,就會備受打擊,認為自己能力不夠。
俗話說,“鐵磨鐵,人磨人。”虛心接受良師益友的有益反饋和批評,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另外,自尊心很強的人也要學會適時地放松,無論心理上還是行動上,遭遇挫折的時候不妨用阿Q精神來安慰自己。
4.容易感到厭倦。聰明不等于求知欲強,如果你同時具有這兩個特點,你可能很容易對那些需要一遍又一遍重復的事情感到厭倦。你討厭重復,寧愿不斷學習新事物,也不愿做簡單而沒有挑戰性的工作。但是,有些成功源于創造力,而有些成功則需要不厭其煩地反復做某種事情。試著從整體看問題,如果能取得最后的成功,那么忍受一些重復和無聊是否值得?這會對你的成功產生非常有益的影響。此外,要保證生活中有足夠多的機會讓你去接受新事物,以減輕這種厭倦感。
5.過度思慮,可能邁不開腿。聰明人做每件事情之前都喜歡深思熟慮,試圖把每種情況都研究清楚,避開所有可能的錯誤。《論語·公冶長》中寫道:“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孔子認為,做事過于謹慎,顧慮太多,有時反而是一種弊病,有可能導致錯失良機。
策略有時比三思更有效,實踐往往比空想更可貴。當你發現自己思慮太多,可做一些小游戲如拼圖來轉移注意力,以打破消極思維。▲(唐小玉 編譯)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