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歲再學新手藝 “玉米皮姥爺”走上課堂
摘要: 【發生地點】延慶區沈家營鎮沈家營村 【發生事件】70歲老人學會新手藝,玉米皮作品走上中學課堂 近幾年,延慶區的農村地區玉米連連豐收,這也讓沈家營鎮沈家營村
【發生地點】延慶區沈家營鎮沈家營村
【發生事件】70歲老人學會新手藝,玉米皮作品走上中學課堂
近幾年,延慶區的農村地區玉米連連豐收,這也讓沈家營鎮沈家營村的劉興漢迎來了“大豐收”,不同的是,別人家豐收的是玉米,他收的是玉米皮,誰家玉米棒長得大長得好,他就給人家幫工,“報酬”卻是人家不要的玉米皮,而他成捆的往家抱。
今年75歲的劉興漢雙手有些粗糙,但經他的雙手創作,本來沒有用處的玉米皮,瞬間變廢為寶,成了騰飛的駿馬、斗志昂揚的公雞、玲瓏精巧的花籃……
“我每年秋天都是趁玉米剛收時,就挨家挨戶地收玉米皮,因為往后一年要用的玉米皮基本都是這時候預備下的,孩子們自己預備的不好用,一般都是我預備好帶學校去。”劉興漢說。原本,一到收玉米的季節堆得到處都是、除了燒火沒啥用處的玉米皮,在未來一年時間里,經過劉興漢和他學生的“妙手”,將變成一件件令人稱奇的藝術品。
玉米皮最外面的兩層因為顏色、韌度不合格等原因被淘汰了,他只留緊貼玉米的三、四層,為了便于使用,劉興漢在做作品前還要將剝好的玉米皮編成2、3毫米寬的小辮備用。編十把一尺多長的小辮捆一捆,一般每天秋收時,他需要備下80捆這樣的玉米皮。
劉興漢開始學做玉米皮作品還只是4年前的事情。當時在沈家營中學讀初三的外孫女放學,領回來老師布置的作業——用玉米皮做一件手工作品。外孫女從來沒做過這個,就求助姥爺劉興漢,這讓劉興漢很為難,他也沒做過啊!然而看著滿懷期待的外孫女,他點頭答應了,心想試試唄,好歹做出一個,別讓外孫女空手去學校。
劉興漢先跟別人請教,自己也時時琢磨嘗試,竟然做出了一個精致小巧的花籃和“馬到成功”幾個字,外孫女看到了,止不住夸姥爺有本事,這給了劉興漢很大的鼓勵。外孫女把作品交給美術老師,美術老師也大加贊賞。
沈家營中學是北京市中學文化示范校,玉米皮、版畫教學等都是該校特色校本課程。美術老師發現了劉興漢有這個技能后,時常請劉興漢做一件新作品拿去學校展示,劉興漢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了任務。
有一次,沈家營中學需要籌辦一個會議,美術老師負責會場布置,主席臺上還需要做八個60厘米大小的藝術字,美術老師找到劉興漢想請他幫忙。劉興漢沒做過那么大的字,一向嚴謹的他沒有立刻答應,就跟美術老師說回去先試試。過了兩天,他做好了幾個,就把美術老師請到家里看,美術老師一眼就相中了,告訴他就是要這樣的字。劉興漢一口氣把剩下幾個字都做出來,再一次完成對自己的挑戰。
經過多次的接觸,美術老師對劉興漢的手藝很有信心,就推薦他作為校外輔導老師,專門給學生們教授玉米皮創作。很快學校同意了,沈家營中學每周一次玉米皮創作教學課,就由劉興漢來教孩子們,每年都有十三四個學生跟隨劉興漢上課,四年下來,劉興漢也有五六十名學生了。
其實,劉興漢原來就是中學教師,60歲才從教師崗位退休。古話說“人過四十不學藝”,他沒想到70多歲了又學了一門手藝,還把自己又帶回課堂。(文并攝/王蘭)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