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科技興趣
摘要: 隨著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于一體的科技創新教育的興起,家長們為孩子選擇課外興趣時又多了一層焦慮——要不要追逐編程、機器人等科技教育的熱點?
隨著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于一體的科技創新教育的興起,家長們為孩子選擇課外興趣時又多了一層焦慮——要不要追逐編程、機器人等科技教育的熱點?到底該怎么培養和引導孩子的科技興趣和特長?近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與教育部共同主辦,針對優秀青少年學生的科研人才培養項目——“英才計劃”在京召開了2018年總結會,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20余所高校的“英才計劃”導師們以及科技創新領域的青少年“學霸”們紛紛就此支招。
找熱情比追熱點更重要
“父母唯一應為孩子做的,就是找到孩子的熱情所在,并鼓勵他全力以赴地去追求,發揮得淋漓盡致。”對于如何培養科技興趣和特長,清華學堂錢學森班首席教授鄭泉水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來自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樊悅陽深表贊同。“最重要的是要認清自己感興趣的點,不要盲目追求熱點。”作為2017級“英才計劃”學員,樊悅陽在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斬獲植物學科一等獎及學科最佳獎。他獲獎項目《山慈菇粗提物誘導肝癌細胞凋亡及相關研究》是有關中草藥抗肝癌的研究,并不涉及編程、機器人等當下流行的熱門學科。
作為中學生中的科研“學霸”,樊悅陽還“支招”說,選擇科技探索的研究方向一定要認清自己的能力所在,“做課題的過程需要自學很多甚至是碩士、博士生要學的知識,所以最好選離生活不那么遠的課題,比較好操作。”他的選擇就源自初中時看到電視劇中有關中醫藥的情節,“覺得中草藥十分神奇,再加上外婆喜歡熬制中草藥調理身體,便萌生了開展這種研究的想法。”
來自上海中學的周正同學,在擔任意大利羅馬大學一位外籍教授在復旦大學開設的《生活中的物理學》課程的助教期間,由復旦大學物理學科導師陳焱教授指導,合作研究了“火鍋與小籠包的物理學”,他們的論文不僅在俄文期刊《科凡》以及英文期刊刊發,在中國科協的公眾號上推送后,網上閱讀量也達十萬余次。
“研究自然科學,最重要的動機就是滿足從孩子時就有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創造力的源泉。”在連續5年擔任“英才計劃”導師的陳焱看來,老師和家長都應該拋棄從眾心理,不要盲目地追求熱門學科。“畢竟培養孩子的科技興趣和特長,其目的在于激勵和喚醒鼓舞,點燃孩子心中探尋科學之火,幫助他們發自內心尋找和解決問題。”
中學科技教育呼喚大學思維引導
那么,有沒有可供學校和老師借鑒的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呢?中國科協與教育部為此開展了“英才計劃”這一探索性的人才培養項目。對于高中階段有志于攀登科學高峰的優秀青少年學生,貫穿從高中到大學畢業全階段的科研培訓實踐。在這個過程中,由來自大學的導師指導,一方面強調堅實的通識及專業的課程基礎,尋找人生的理想,另一方面全面強化研究能力,接觸并開展國際前沿課題的研究工作。
參與“英才計劃”究竟能給對科學興致勃勃的青少年帶來哪些收獲?來自天津市南開中學的2017級“英才計劃”學員戚涵,斬獲了美國智能人工協會(AAAI)頒發的專項獎。提到“英才計劃”,她感觸頗深:“我也體會到了科學研究的神奇與魅力,科學研究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我可以去嘗試每一個想法,我可以去實現每一個創意,在科學這個領域中,有無限的奇跡和未知等待我們去探索。”
“中學教育太重要了,需要大學教師更多的參與。”陳焱說,在他看來,目前中學教育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強調知識的灌輸和應對升學考試,偏重特定解題技巧,學生在課內外很多時間都消耗在過度解題上面。而大學理科教育如數學和物理教學中,強調普遍的方法以及如何思考和解決問題。”他說:“我的感受是,將大學階段的教學思考融入中學教育之中,‘英才計劃’提供了非常好的切入方式。”
讓更多對科學有興趣的青少年受益
經過五年的探索,“英才計劃”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來自中國科協青少中心的資料顯示,5年來“英才計劃”已累計培養3000余名中學生。在2018年畢業的568名“英才計劃”學生中,60%考入985高校,74人考入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國外著名高校,還有4人在69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中獲獎,其中包括兩個學科最佳獎,取得歷史性突破。
然而,對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仍然迫切而任重道遠。在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看來,目前的關鍵在于這種培養模式能否形成規律,形成足夠的規模和影響力,讓更多對科學有興趣的青少年受益。他表示,下一步會增加、拓展“英才計劃”實施的地區和高校,繼續探索依據學生興趣進行個性化培養的機制。在他看來,目前最為迫切的工作在于更加深入地研究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成長的特點和規律,更好地構建人才培養體系,增強人才培養的能力。
“好的科技創新的苗子不是在課外班反復刷題就能刷出來的,而是真正有興趣致力于科學研究的這樣一些具有優秀潛質的學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王啟明說:“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有效的體制機制,激發和保持學生對基礎學科的熱愛。這既是中學的教育要求,也是大學的持續培養目標。”(本報記者 詹媛)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