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水河畔走出的河南墜子
摘要:通訊員 周豫琳 文/圖近日,以傳統曲藝河南墜子為主的新春書會從泌陽縣說到了市區的天中廣場,登上了市民間藝術展演的大舞臺,為新春增添濃厚的文化氣息。泌陽縣的“河
通訊員 周豫琳 文/圖
近日,以傳統曲藝河南墜子為主的新春書會從泌陽縣說到了市區的天中廣場,登上了市民間藝術展演的大舞臺,為新春增添濃厚的文化氣息。泌陽縣的“河南墜子(尹喜派)”,作為在泌陽縣域內流傳的代表曲藝之一,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被市政府公布為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宋末元初,山西道士王重陽(全真教)在山東、河南傳教,以說唱為主,此“說唱”即河南墜子的前身。王重陽教了8個徒弟,后分為8個流派,泌陽一支為“尹喜派”,到目前已傳承18代。1957年成立泌陽曲藝隊,朱子亭為老師,以墜子為主,泌陽縣這才有了專業的“河南墜子尹喜派”演出隊伍。
河南墜子的唱腔音樂可歸納為起腔、平腔、送腔、尾腔4部分。在主體唱腔進行中,根據唱詞中不同句式的格律,使用三字崩、五字嵌、七字韻、巧十字、拙十字、寒韻、滾口白等唱法,產生節奏和旋律上的變異,表現不同的感情。伴奏樂器墜胡獨具特色,早期開場時都有即興演奏的“鬧臺曲”以吸引聽眾。鬧臺以后向起腔過渡的樂曲,是速度和力度的緩沖,稱為“過板”,現代都改為前奏曲。伴奏的主要部分是“托腔”,是唱腔進行中的模仿性過門,包括樂句中間的對應性過門、樂匯中間的填補性過門、寒韻(悲腔)中間的吟哦性過門。擊節樂器有伴奏員使用的腳梆和演員使用的簡板、鉸子、矮腳書鼓、醒木等。由道情改唱墜子的多用簡板,由三弦書改唱墜子的多用鉸子,由大鼓改唱墜子的多用矮腳書鼓,醒木多在說唱長篇書目時使用。演唱方式有單口、雙口(或對口)、三口(或群口) 3種,并各有書目。
河南墜子從道情、三弦書、山東大鼓、琴書等曲種移植,繼承了大量優秀書目,以后又創編、積累了一些獨具特色的書目,有長篇、中篇、短篇200余種,保存了不少流傳悠久的藝術精品,如《偷石榴》《王慶賣藝》《梁祝下山》等??谷諔馉幒徒夥艖馉幤陂g,都編唱了不少具有進步思想內容和鼓舞群眾斗爭意志的作品。新中國成立后,在整理傳統優秀節目、編寫反映現實的新作,改革音樂、表演藝術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河南墜子特色器材包括墜胡、簡板、腳板、手鉸、驚堂木等。墜胡蒼勁有力,悠揚婉轉,最善于模仿人言。唱調花樣較多:大口、下口、男口、坤口等15種,表演時,手、眼、身、法、步、心、神、意、念、足具有河南墜子表演的“十六法制”, 極其富有地方特色,對其他曲藝甚至戲劇的形成與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主要書目有《岳唐傳》《彭公案》《九女英雄》《困龍傳》《五子登科》等。表演的書目過去經常在南陽、駐馬店、鄭州獲獎。
河南墜子(尹喜派)植根于泌陽人群體的文化歷史之中。劉鐵梁(已故)、王崇賢、張振甫、趙連祥被公布為市級傳承人,金保真、王祥等公布為縣級傳承人。
泌陽縣素有“東關的獅子,西關的龍;夭莊的小裝人人看,王店的大裝最有名”之說,省級非遺項目“王店大裝”以其場面宏大、藝人眾多、造型奇特、令人叫絕為特色,融傳統戲劇、傳統雜技、民間雜耍、山西抬閣為一體,吸引了廣大觀眾。
身著傳統服裝的墜子書藝人正在認真表演。
在墜胡的伴奏下,藝人的唱腔蒼勁有力。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