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上蔡東岸方言
摘要:□張馳原東岸地處上蔡縣東北部與周口市接壤,具有獨特的地域特色。“東岸土話”東到固墻,西延伸到東洪,南過林堂,北以姚集為界。常言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方言
□張馳原
東岸地處上蔡縣東北部與周口市接壤,具有獨特的地域特色。“東岸土話”東到固墻,西延伸到東洪,南過林堂,北以姚集為界。常言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方言說習慣了我們并不覺得它的存在有什么不同,但與外地口語比較,所具有的地域特色就顯現出來了。比如我們口語常說的“這孩兒”、“那孩兒”在東岸分別代表“這里”、“那里”,外地人有時就很難理解。
下面僅就具有東岸地域特色的方言名詞簡述如下:
有關人體稱謂的
二斤半——頭。罵人的話,與頭的稱呼毫不相干,本地人光知道有“二斤半”的稱呼,具體為啥這樣說都說不清楚,但肯定不是以重量而言。
額拉蓋子——前額。
喉嚨系子——喉頭。
不拉蓋子——膝蓋。
媽——婦女的乳房。與母親名詞含義不同,現在還有人這樣稱呼,比如,婦女給孩子喂奶,老一輩的說法是“吃媽”,后來稍微講究一點的以北部口語,稱為“吃包包兒”(姚集往北至周口一帶把婦女乳房稱為包),現在的年輕人則時尚地把給孩子喂奶稱之為“吃蜜蜜”,不但具有很好的掩飾性而且聽起來洋氣,小孩子感覺甜蜜。
有關動作的
撥拉——用手反復摩挲的意思。比如衣服臟了,布拉布拉。
姑堆——蹲的意思。
枯卷——通常是指人彎身很難受的形狀。
有關口語方面的
嘚(dei)、駕——用嘴喊話,用于趕牲口往前走。
馭(yu)——用嘴喊話,代表停。架車時對馬、驢等動物的言語。
不任抓兒——沒起作用。
害哩、是那樣了——指婦女懷孕。
緊睜眼慢張口——說話之前仔細觀察周圍聽話人的環境與反應。老年人常掛在嘴邊勸年輕人說話行事注意。
打馬騾子驚——與“殺雞儆猴”意思一樣,別具東岸特色的方言。
吆火、協活——即“吆喝”,大聲的喊或大聲說話。1995年東岸人與淮陽人坐一趟車去西平進貨,路上因為“協活”就鬧了不愉快,后來通過解釋西平人把高聲說話稱為“熱活”,而把東岸人所說的“協活”當成了罵人的話,當時很惱火。
打渣子——以玩笑方式罵人、開葷,極具東岸特色。特別是幾個經常“打渣子”的高手碰在一起,罵起人來一環套一環,外人還沒反應過來,另一個被罵的人已經迂回出擊用另一典故方式把罵他的人痛擊了過去。講一個例子,有一年生產隊在場上過磅稱小麥,甲乙二人平常即是一對“熊狗子”有“打渣子”的習慣,甲順手拉過自己的老婆站在磅上對正在扶磅看重量的乙說“你估估(姑姑)、我老婆到底有多重(想當姑父)”由于平常二人經常笑罵,乙一聽感覺話里有話,也不看稱,立即反擊“我約摸(岳母)、你愛人最多120斤(成了女婿)”這樣的打渣子罵玩兒典故巧用了漢字諧音,機智詼諧。
陰倆兒——陰涼兒。
小殼兒——小坑兒。
袖妥兒——袖筒兒。
小線兒——小性兒,生氣的意思。
東岸人也常把國讀成乖(guai)。車(che)、拆(chai)不分的情況無處不在,比如廁(ce)所不叫廁所叫拆(chai)所兒。還有,把小孩子叫“臭蛋子”,把小孩的耳朵叫“枝枝兒”,掂耳朵叫“掂枝枝兒”,說出口像罵人,聽起來挺可愛。
有關時間的
奪個——什么時候。
成天天——連續很長時間。
年是個——去年。
每兒撈——過去、從前,一般理解為解放前。
將將兒——剛過不久。
安黑兒——傍晚。
多會兒、才尖尖兒、尖尖兒——都代表剛才。如果我們同著外地人用東岸方言說:“才尖尖兒”我去了“這孩兒”、“那孩兒”,他們就會愣怔半天。
有關地理方位的
當門兒——客廳。
里邊兒——內室。過去農村住房條件簡陋,一般家庭都是三間房,用箔籬子隔著,中間的一間稱當門兒,東西兩間說里邊兒,有“東里邊兒”、“西里邊兒”之分。
王芽兒——王營。
唐黃莊——塘坊莊。
前邁兒——村莊南邊。
后邁兒——村莊北邊。
有關匠人的
箍碌鍋哩——修鍋匠人。1970年前后修補鐵鍋的匠人,廚房用具改為鋁合金后就絕跡了。
有關諷刺的
順毛驢兒、順毛捋——順著脾氣辦事。多表示某人沒主張或因為聽了奉承話失去主張。
熱粘皮——常指好吃好喝的人。
老鷹屁——辦事不穩妥,說話靠不住。
有關比喻形容的
抱膀兒——家族兄弟之間或小團體之間團結一致對外,也稱“護窩子”。
抱不哭的孩兒——做不負責任的事。
七十里地不擤鼻子——由東岸解往上蔡。1970年前后,公安機關把犯人五花大綁撂進三輪摩托的偏斗里解往上蔡縣公安拘留所,東岸、上蔡距離七十里,手臂捆綁在背后不可能擤鼻子,所以,某人若犯罪,或幾個人說笑,有“讓你七十里地不擤鼻子”一說,比喻被捆了。
單咩兒哩 ——故意。
打住狼子啦——狼子指黃鼠狼,意思得到了意外收獲。
招著簸籮米動彈——大意招惹了盤根錯節的人際關系。
不得勁——不舒服,也表示人與人之間有隔閡。
日隆——搞砸的意思。比如“我可把這件事弄日隆啦。”
掏松——在別人事情沒辦成心情不好的時候說些無用并帶有諷刺意義的話。
過天話——只顧嘴上痛快說出來又沒能力達到的話。往往落下口實叫人恥笑。
枯楚——有皺紋、不平展,多用于紙張或布料,如果用在人物臉部的時候就表示這個人心情不好或者表示這個人身體不太舒服。
逞臉子——故意挑釁,不聽勸阻,一般用于說小孩子。
短——與尺寸無關的一個詞。說哪一個人“短”,即是這個人忘恩負義,善于過河拆橋、不仗義。
往眼里推石磙——明顯欺負人,故意讓人難堪。每逢這時別人就會說“你就別往我眼里推石磙啦”。
一頭兒沉——代表幾層意思。原來指擔挑子,一頭重一頭輕;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表示夫妻一人在城里工作,一人在農村勞動;八十年代農村翻蓋新房,表示一頭帶耳房一頭為走廊。
一個窯里燒出來的——罵人的話,比喻一奶同胞。
沒燒熟——喻某人性子急躁,愛打別,遇事不穩妥。
踢套的騾子——與集體意見不一,愛出難題,不好掌握的人物。
嚇得跟老鼠見貓一樣和嚇得連屁都不敢放——兩者都表示人物過于拘謹膽怵,意思相近意義又不完全一樣。前者多含諷刺意義,后者不但含諷刺意義又多含有貶義。
“臨陣磨槍不快也光”與“臨上吊你裹腳哩”——針對不同人物做出的奉揚和訓斥,態度截然不同。前一句表揚某個人物平常已經很努力很敬業,臨近某種檢驗時又做預前演習。后一句用作訓斥某人事前不做任何準備,缺乏時間觀念,臨時慌亂倉促行事。
有關牲畜的
撇繩——使用牲口時用的長繩,用于掌握牲口行走的路線。
驢夾板子、馬扎脖子——套在馬或者驢脖子上的木制小板和裝有麥糠的布套,用以拉犁、拉車。夾板細長,老一代人若諷刺某一個人臉長,總會說“長個驢夾板子臉”。
吽(ou)梭子——套在牛脖子上的彎木,功能與驢夾板子一樣。
驢樁子——拴馬或驢的柱子,若諷刺某人個子細高,就會說像驢樁子。
拖車——舊式拖拉農具的無輪木車,可走泥路,行動遲緩,喻某人行動緩慢就會說“你看你慢哩像個拖車”。
以上關于牲口或牲口用具的名詞隨著生活環境的改善已基本消失。
有關蟲、鳥、魚、禽的
面面呼子——蝙蝠。
馬嘎子—喜鵲。
小捉——麻雀。
扁嘴子——鴨子。
鱉虎子——壁虎。
除串——蚯蚓。
泥巴龍——泥鰍。
這些土話,隨著知識層面的普遍提高基本都不再用老的稱呼了。
有關物件的
蝶嘍——陀螺。小孩在地上用鞭打的玩具。
門樓子——大門。
花不劑子——用棉花搓成像油條一樣長短中間空心的棉花長條,從它身上可以紡出棉線,功夫好的紡家一般一個晚上能紡出二斤線椎子。
簸籮——條編的平底籮筐,舊時用于盛面或糧食。
箔籬子——室內用高粱桿編織成的,用于隔開內室、外室的擋幕。也用于鋪床,稱為床箔子。
鉤擔——兩端帶鐵鏈鉤的扁擔,一般用來挑水。
瓦接沿——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筑材料匱乏,房頂上頭用槐草或麥秸,下部用小瓦的建筑形式。
以上方言種種,僅就有特點的簡單記述,以點代面,不做全面收錄。環境在變化,人們的受知面也在增多,還會衍生出更多具有時代意義、時代特點的方言名詞,隨著通訊、交通的不斷發展,流通性越來越強,地域性的界定不會像以前那么明顯了。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