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專業 如何“變幻”出一千種學法
摘要: 視覺中國 互聯網時代,教育有了諸多的創新“玩”法。如:翻轉課堂、微課、慕課……人們嘗試著體驗這些“進口”的新教學模式后,或
視覺中國
互聯網時代,教育有了諸多的創新“玩”法。如:翻轉課堂、微課、慕課……人們嘗試著體驗這些“進口”的新教學模式后,或多或少有些許體會:嘗著“新鮮”,堅持起來卻似乎有點難以為繼,仍需不斷探索,讓它們“服水土”。
近日,記者從2018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的一項獲獎成果中,發現了一種“古老”的互聯網教育新模式。說其“古老”,是這一教學模式探索了十多年。說其“新”,則因為“翻轉課堂”之類被引進的創新教育,在充分調動學生創造性方面,尚未“新”過這種來自我國本土的教學方法。
它,來自湖南大學何人可教授團隊“面向國家戰略的數字化與國際化設計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是基于互聯網“用戶創造內容”的思路,衍生出的“學生創造內容”的“另類”教育。
專業不分“貴賤” 班級沒有“界限”
課程不感興趣?可以“忽略”不上。上課老師“風格”和我不搭?可以換老師上課……在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這些都不是“做夢”。在這里,學生都有著可不分專業“貴賤”、不分年級“高低”,也沒班級“界限”,能擁有“一人一課表”的很“自我”的學習方式。
同樣神奇的還有,這個學院僅工業設計這一門專業,就被教得“千變萬化”,獲得“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工業設計人才。僅近5年,學院培育的學生共獲國內外各類設計大賽獎400多項,286名學生進入微軟、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等全球500強企業和國際知名設計機構工作。走出了張文泉——全球最頂級設計公司“意大利IDG公司”的首位中國籍設計師,和被《福布斯》雜志評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設計師”的范石鐘等優秀學子。
這樣的成績,與這所學院的“另類”教育方式有關。基于與國際、互聯網、數字化接軌的考慮,團隊為這一門專業開發了模塊化課程體系,這個體系就像一個“魔方”,每門課程則是魔方上的一格方塊。旋轉一次“魔方”,就能產生一套課程組合。整個專業,劃分出了高端裝備與交通工具、智能產品與交互設計、媒體藝術與社會創新等三大“套餐”。學生有權利自選一套“套餐”深入學習,甚至如果學生后悔自己的“初心”,還可切換“套餐”學習。
不僅如此,模塊化課程體系被“數字化”處理,“植入”團隊與華為共同開發的、國內首家Pinwall(圖釘墻)數字化設計教學評估與資源平臺中。這是個開放式協同創新教學平臺:教師自帶簡歷供學生選,“魔方”與“套餐”也“明碼標價”,任學生“點”。
自由度大的“佛系”教學體系,唯一的條件,僅為學生畢業時,要在其中一套“套餐”里交出畢業設計答卷。這些由學生創造的新成果,均必須“植入”圖釘墻中,對所有人開放共享。
異于“翻轉課堂” 學生也能創造內容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移動終端的迅速普及,基于互聯網特性,人們不斷探索重構教學流程和教學模式。也引進了不少國外的探索模式。其中,包括被加拿大《環球郵報》評為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的翻轉課堂。
傳統課堂教學思路為,教師在課堂傳道受業,學生在課后消化吸收知識。“翻轉課堂”則變換成以學生為中心,構建了課前傳授知識、課中探討、深化知識,以及課后鞏固知識的教學三步曲。
美國緬因州國家訓練實驗室的學習吸收率金字塔顯示,這類教學有助于突破傳統課堂講授法存在的“天花板效應”,可將學生學習知識的保持率大幅提升。2015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投資7500萬美元實施“翻轉課堂計劃”,擬到2020年將一半課程均實施“翻轉課堂”教學。近兩年,隨著國內自主研發的移動應用愈發成熟,“翻轉課堂”在中國的實施也有了諸多低成本解決方案。
不過,何人可團隊的“玩法”,仍與“翻轉課堂”有本質不同。“翻轉課堂”的本質依然是教師創造內容。但何人可團隊的教學,卻是“學生創造內容”。
“互聯網時代有一個重要特色,即用戶創造內容。比如微信、微博,都完美體現了這一特色。那么,互聯網時代的教學,為何不能實現‘學生創造內容’?”何人可說。
“有了淘寶,多少人還去實體店購物?教學資源都在數字化教學平臺里,學習為何局限于固定的課堂和時間?”他反問。他認為,既然互聯網時代讓知識變得“唾手可得”,那么教師、特別是年長教師等互聯網的“移民”,與互聯網“土著民”的學生相比,“搜商”更顯劣勢。“學生掌握知識的方式方法,特別是在新知識的獲取和掌握方面,并不比教師差。既然知識在互聯網上是‘開放’的,那學生完全可以自主獲取‘知識’,消化吸收后結合社會實踐,創造出新‘內容’。”他說。
這種創新的教學理論和方式,經學院十多年的實踐證明,確實管用。2018年,北京亦莊舉行的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其中一類機器人設計競賽中,何人可團隊帶的3組學生,輕松包攬了一、二、三等獎。
“同一門課程,每年的教學都完全不一樣,它們都迭代了每一屆學生學習中所添加的新內容,形成了‘新’的‘教科書’。”何人可說。
這一教學方法是否方便復制?何人可坦言,盡管正在推廣,但現下仍有推廣難度。最大阻礙來自很多教師尚不能適應互聯網時代下教學模式的變更。“推廣需要來自教師的‘內生動力’,而非行政‘強推’。”他說。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