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同事也有技巧
摘要: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精神醫學博士李旭俗話講“十年修得同船渡”。在一家單位工作,同事之間自然是有不少緣分。當別的同事遇到困難時,大多數人不會無動于衷。可是,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精神醫學博士李旭
俗話講“十年修得同船渡”。在一家單位工作,同事之間自然是有不少緣分。當別的同事遇到困難時,大多數人不會無動于衷。可是,幫助同事也需要技巧,否則會弄巧成拙。
可可剛進公司不久,對財務部的工作很不熟悉,阿珍看在眼里,就主動提供了許多幫助,可可完不成工作的時候,她還常常替她做,可可心里非常感激。半年多過去了,可可在業務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可阿珍還經常在公開場合替可可做這做那,這讓可可覺得很不自在。
因為可可希望別人能認可她的能力,但阿珍卻讓她在別人眼里始終是個需要幫助的對象,可可當然心中不悅。因此,在單位幫助同事,一定要把握適當的“度”。助人者給予的應該是恰當的幫助,而不是讓別人越來越依賴自己。一些有經驗的助人者,會故意讓對方犯一些錯誤,然后進行恰當地指導,這樣,才能讓對方在積累經驗的基礎上更快地成長。阿珍的幫助方式可能是為了滿足自身的某種需要,如想通過幫助行為來體現自身優勢或價值,因此常會忽略對方的感受。
在單位里,幫忙有多種方式,比較受歡迎的是“點到為止”型和“雪中送炭”型,而“包辦代替”型或“越俎代庖”型則盡量要避免。
此外,在合作中,阿珍慢慢將可可作為自己的好友,對她無話不談,常常找她訴說心中的不快,有時在上班時間都會打電話過來,不停地說上一兩個小時。可可卻覺得她們的友誼還沒到這個份兒上,但又不忍心拒絕,常常搞得精疲力盡。
所以,在幫助同事時,切忌帶有交換利益的念頭,所謂我幫你一寸,你得謝我一尺,否則就破壞了“規矩”。一旦對方沒有自己期望的那種回應,不僅會失望,還會覺得對方忘恩負義,自己的心態就會失衡。
對阿珍來說,幫助別人是與別人建立友誼的一種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更不能通過幫助別人來交換友誼。友誼最要緊的是雙方互相接受和信任,而這是需要通過長期的合作,以及深入的交往,才能逐步實現的。▲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