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研人員找到生物材料形態變化的“控制鍵”
摘要:新華社深圳2月10日電(記者 陳宇軒)手指輕輕觸碰,葉子迅速閉合起來——含羞草的特性啟發了科研人員。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一個科研團隊近日稱,他們從
新華社深圳2月10日電(記者 陳宇軒)手指輕輕觸碰,葉子迅速閉合起來——含羞草的特性啟發了科研人員。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一個科研團隊近日稱,他們從含羞草獲得靈感,成功控制了傳統生物材料的形態變化,這一發現有望拓展人工器官的材料來源。
這篇研究論文發表在近期的《Research》雜志上。《Research》是被國際權威期刊《Science》納入合作計劃的刊物之一,是中國科協與《Science》主辦方——美國科學促進會合辦的權威學術期刊。
如何讓生物材料的外形根據人們的需求發生變化,制造出更適合醫學應用的材料,這是長期困擾科研人員的難題。
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杜學敏告訴記者,從海帶中提取的海藻酸鈉可以形成一種柔軟的水凝膠,其力學和生物特性都與人的軟體組織類似。但是,這種水凝膠缺乏形態變化的能力,難以成為人工器官的材料。
含羞草給了科研人員靈感。杜學敏的科研團隊發現,含羞草之所以會“害羞”,核心是植物細胞內部離子的調節作用。因此,他們花了9個月時間,在海藻酸鈉制成的水凝膠上,設計出了類似含羞草的結構,并將水凝膠放在特制溶液中,通過調節溶液中鈉離子和鈣離子相互作用,成功控制了水凝膠“從螺旋狀到反向螺旋狀”的形態變化。
華東師范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張利東表示,這項仿生設計為解決傳統生物材料的形態變化提供了普適性方法,有望拓展部分生物材料在再生醫學、柔體機器人等領域的應用范圍。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