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糧油“觸網”銷售紅紅火火
摘要:留住碗里的鄉愁正陽糧油“觸網”銷售紅紅火火帶動當地農戶增收□全媒體記者 李玉榮 文/圖 王建華在整理貨物。本報訊 “再來一箱,今天就得發出去,浙江的客
留住碗里的鄉愁
正陽糧油“觸網”銷售紅紅火火
帶動當地農戶增收
□全媒體記者 李玉榮 文/圖
王建華在整理貨物。
本報訊 “再來一箱,今天就得發出去,浙江的客戶一早就打電話催貨。”1月20日,記者走進正陽縣品味農業有限公司看到,工人們正在忙著把包裝好的花生米碼垛,經理王建華一邊檢驗貨物一邊說。
產品進行深加工、精宣傳
“昨天運走了4噸。春節臨近,正陽精包裝的花生米都被客戶盯上了。”王建華說,廣州、上海、浙江的客戶天天都在打電話催,今天至少要運走一噸。
記者了解到,該公司流轉土地2000多畝,對產品進行深加工、精宣傳,正陽花生、富硒大米等系列產品的銷路不斷拓寬。
石磨面粉、大豆、蕎麥、綠豆、紅豆等產品成為搶手貨,還有精深加工后的正陽花生系列產品和豆面粉、蕎麥粉、紅薯粉、粉條等。這些產品不僅在正陽周邊銷售火爆,網上銷售也是一片紅火,遠銷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地。
王建華介紹,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土壤結構以及技術上的優勢,正陽花生顆粒飽滿、質量優、口感好,很受人們青睞。
合作社社員王河說,他與專業社簽訂種植合同后,不但統一供種,而且在種植上得到很多專業指導和培訓,花生收益明顯增加。像王河一樣跟著專業社走、得到專業社幫助的農民還有150多戶。專業社帶動了眾多農戶增加收入。
打造正陽小雜糧品牌
“是小雜糧養育了我,所以我對小雜糧有著特別深的感情。”王建華說,昔日糊口的小雜糧,如今是很多城里人想吃的“高檔食品”,小雜糧也成了城市人碗里的鄉愁。
本來在鄭州發展得很好的王建華看到城里人如此青睞小雜糧,就辭掉了工作,回到家鄉發展綠色農業,打造正陽小雜糧品牌。
說干就干,2015年,他注冊公司,從事農業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銷售、農業技術培訓和進出口貿易。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生產模式和“自營店+互聯網”的銷售模式,從初級農產品生產到加工銷售,確保每個環節的安全可控可追溯,并實現安全優質食用農產品從田間直接和城市人的廚房對接。
“觸網”銷售紅紅火火
“每個月工資2000多元。”說起現在的收入,正在工作的貧困村民李素麗說,她丈夫去世,三個孩子還在上學,為了生計,她不得不在正陽縣城流動打工,收入不穩定,也不能照顧孩子。現在,她用家里的土地與專業社簽訂了小雜糧訂單供應合同,一年下來收入頗豐。李素麗也成了品味農業有限公司的員工,有了穩定的收入,孩子們也轉到了城里上學,這讓李素麗很滿意。
“以前花生需要自己出門推銷,價格賣得低,今年僅兩天就銷售完了,而且價格看漲。”一農民感慨地說,自己種的花生能賣到全國各地,這在以前做夢都沒想到。
“我們把虛擬的電子商務和實體店相結合,依托實體經營來推廣,既要有線上豐富的銷售渠道,還要有線下的實體支撐。”王建華說,實體店銷售火爆,“觸網”銷售一樣紅紅火火。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