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老家
摘要:趙麗蓉作為一個上世紀7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在童年的記憶里沒有糖果蛋糕,印象深刻的就是和伙伴兒們在外面瘋玩,餓了就回家拿饃吃。不管是誰回家拿饃,其他伙伴兒也都會跟著
趙麗蓉
作為一個上世紀7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在童年的記憶里沒有糖果蛋糕,印象深刻的就是和伙伴兒們在外面瘋玩,餓了就回家拿饃吃。不管是誰回家拿饃,其他伙伴兒也都會跟著。記得我家的饃筐就放在小桌子上,回家拿著饃就吃;其他幾個小伙伴兒家的饃卻都是放在籃子里吊在高高的房梁上,必須摞上兩個凳子站在上面才能夠著。當時不知道這是為什么,只是在小伙伴兒面前隱隱有種自豪感。
長大后和母親閑聊,說起這些陳芝麻爛谷子的事,母親說:“那時候大多數人家一年糧食缺半年,誰家舍得讓孩子半晌里隨便吃饃?除了咱家。”我問:“那時候咱家有錢?”母親嘆息:“咱家更窮,你爸常年有病,你們四個小,我一個人掙工分,人家缺半年,咱家缺大半年。為了不讓你們挨餓,我經常掂著袋子東借借西借借,到處塌的都是債窟窿。”
母親的話讓我想起了小學時代的農忙時節,那時候已經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麥收的時候學校放了假,哥哥姐姐帶著我幫父母干活。我年齡小,只會在地里撿麥穗,在場里撐袋子。大中午,臉像火烤著一樣,那種滋味我到現在都忘不了。一家大小忙活好多天,終于把一袋袋麥子拉回了家,聽到母親和父親商量,除了公糧和口糧,今年要還哪幾家的麥子賬,還剩哪幾家還不上。又聽到父親欣喜的話語:“全年都有好面(白面)吃,賬也越還越少,這日子是越來越有奔頭了!”
到了秋后,收獲的玉米、大豆等糧食在屋子里高高地垛著。母親和父親又合計上了,說玉米賬已經還完了,今年要賣多少斤,要留下多少斤做飼料等。父親總是忍不住感慨:“以前想吃個玉米面饃都不容易,如今啊,玉米都喂豬了!”
90年代初,我畢業在城里上班,周末回到家,弟弟對我說:“我想吃乍邊餅子,咱娘不給我做。你想吃不?”我說:“想吃啊。”乍邊餅子是我小時候常吃的飯食,就是把玉米面用開水燙燙,揪成面團,拍成小圓餅,在鏊子上炕熟。因為玉米面太粗糙,小餅子的邊不是圓潤的,而是參差毛糙的。在我們的要求下,母親做了乍邊餅子和涼拌蘿卜絲,我和弟弟一個比一個吃得香。母親說:“以前天天想吃好面饃,不愿意吃玉米面饃,現如今玉米面饃成好的了!”父親也說:“長時間不吃了,這玉米面饃還真香!”母親又忍不住跟我們嘮叨起以前的事:“想想沒分家那時候,你爸有病,你奶奶在紅薯湯鍋里給他煮幾個玉米面窩窩頭,他舍不得吃,悄悄把你哥拉到屋后沒人的地方讓你哥吃。你哥那時候才兩歲,老是喊餓。唉,那年月過的啥日子啊!”說著說著情不自禁地抹眼淚。我和弟弟就笑著打趣她:“哎喲喲,又憶苦思甜了!”父親說:“以前的日子是真苦,現在的日子是真甜!”我說:“有黨的好政策,咱們的日子會越來越甜。”
弟弟長大了,常年在外打拼不回家,父親也已經因心臟病突發離世,我們便要求母親別再種地了,母親有點兒舍不得,但一個人又實在干不了地里的活兒,只好同意,把地讓給一位本家弟弟種了。我回家的時候,母親總是說:“當個農民不種地,買面吃,還算個農民嗎?不是成吃‘商品糧’的了?”我笑著說:“是啊,您老辛苦了半輩子,現在也吃上‘商品糧’了,不開心嗎?”母親笑得合不攏嘴:“開心,咋能不開心呢?”轉而又嘆氣,“唉,這么好的世道,這么好的光景,可惜你爸走得太早了!”唉,誰說不是呢?
2010年春節,我和弟弟回家過年,母親和我們商量還想種地。問她為啥,她說:“現在種地不但不繳公糧,國家還給這補貼那補貼。這么好的事兒,人老幾輩都沒聽說過,再不種地,心里實在不安。”我和弟弟都不同意。我說:“您干得動嗎?”她說:“現在都是機械化了,又不要我干,只要把種子化肥買回來就行了。”我勸她:“怎么著您也得把打下的糧食拉回家吧!算了,還是繼續吃‘商品糧’吧,老了就該享福了。咱村上又不是您一個人吃‘商品糧’,是不是?”見我們不支持,母親只得作罷。
一轉眼三四年過去了,有一天母親給我打電話,說鄉親們要集體把地流轉給一位種糧大戶和一位藥材種植專業戶,大家要一塊兒當“地主”了。聽母親這樣說,我忍不住打趣道:“好啊,您這世代貧農如今也成‘地主’了,徹底翻身了。”電話里,母親的笑聲格外爽朗舒暢。
前不久我去弟媳婦那里看母親,母親喜滋滋地告訴我,“糧食專業戶”和“藥材專業戶”的流轉土地的錢都給了,三叔打電話讓她回去領錢。我跟她開玩笑:“當‘地主’的感覺不錯吧?”她由衷地說:“是啊。如今農民的日子是真是舒心呀!在你們小時候,一心想著長大能吃上商品糧,別再當農民。如今看來,當農民也很好啊!”在一旁玩芭比娃娃的小侄女突然插嘴說:“當農民好,我長大了當農民!”嗓音稚嫩、憨態可掬的小女娃一本正經,逗得我們笑出了淚花。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