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報復”的是什么
摘要: 這幾天,“報復性熬夜”一詞風靡網絡。意思是,大家白天太忙,晚上明明困得厲害,也要吃夜宵、刷手機、玩游戲,非熬到兩三點睡覺才覺得“擁有了生活&rdquo
這幾天,“報復性熬夜”一詞風靡網絡。意思是,大家白天太忙,晚上明明困得厲害,也要吃夜宵、刷手機、玩游戲,非熬到兩三點睡覺才覺得“擁有了生活”。許多人一聽,紛紛跟帖“是我、是我”。
熬夜傷身。不管為什么,“熬”多了都是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但上班族尤其是年輕人深陷“報復性熬夜”,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說起來,這種現象源于補償心理:白天忙得喘不過氣,就希冀在深夜彌補遺憾。就像網友點評的那樣,“報復性熬夜”,是當代都市人被工作擠壓得失去生活后所做的“負隅頑抗”。
話題扎心,也很真實。當下,工作侵蝕生活的現象相當普遍。無論企業還是機關、體制內還是體制外,點燈熬油乃家常便飯。更要命的是,其中除了部分確因時間緊任務重不得不為,很多加班存在“被加班”之嫌。或因管理和安排不科學,明明不是急活,非要臨下班攢材料,非要晚上八九點開大會,非要周末搞調研?;蛞蛴^念誤區,將加班等同于積極。明明任務已經完成、下班時間已到,非要比拼看誰熬得久、走得晚,有的公開提出“5+2、白加黑”,甚至“3516”工作法,每天三小時吃飯、五小時睡覺、十六小時工作。如此疲勞戰術形式主義,又能收獲幾分實效呢?
不過,即便懂得了這些道理,許多人依然無法好好享受法定公休時間。“局長辦公室的燈亮著,科長的燈沒關”,你敢踏實走?周末公司撥來“連環奪命Call”,你敢不馬上接?誰不想“看看世界”,但公司明里暗里鼓勵“全年不休”,你敢休年假?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大多數勞動者的話語權很小,沒有多少說“不”的空間,也沒有說“不”的勇氣。
從這個意義上說,呼吁上班族健康生活,根本上需要改變工作侵蝕生活、侵占公休的現狀。這要靠體制機制的完善,也靠法律法規的落地,以剛性力量給勞動者撐腰。特別是領導干部、高層管理者,得帶頭按標準休假,優化單位企業的文化。當工作的歸工作,生活的歸生活,人們才不會“報復性”攪亂生活節奏。務實高效、張弛有度,也將不斷激活干事創業的續航能力。湯華臻/ 撰文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