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 做實產業增強群眾脫貧內功
摘要: 本報訊 (記者陳 司 通訊員 王軍委 任旭陽)深冬時節,上蔡縣邵店鎮上崗村卻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上崗自然村村東頭的綠油油的麥田中,幾座香菇塑料溫棚在陽光下格外耀眼
本報訊 (記者陳 司 通訊員 王軍委 任旭陽)深冬時節,上蔡縣邵店鎮上崗村卻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上崗自然村村東頭的綠油油的麥田中,幾座香菇塑料溫棚在陽光下格外耀眼。
“你別看現在菇朵剛剛露出頭,只要棚內溫度保持好,管理跟得上,要不了多久就能采摘上市了。”正在大棚內忙活的上崗村村民劉華成一臉喜悅地說。
今年39歲的劉華成曾因老人患病、孩子多、負擔重而成為村子里數得著的貧困戶。“坐等政府發錢發物,不如甩開膀子大干一場。”2018年3月,在村“兩委”干部的鼓勵下,劉華成把金融扶貧資金、集體經濟分紅資金、產業扶持資金整合在一起,籌措資金近10萬元,一下子建成了5座香菇大棚。
“下一步,我準備到縣內一些上規模的香菇基地取取經,摸索出經驗后,趁著市場行情好,在家庭收入上打個翻身仗。”
在上蔡縣,像劉華成這樣靠自主發展產業實現高質量脫貧的還有很多。
魚漁雙授,志智雙扶。作為國家級貧困縣,上蔡縣的決策者深刻認識到:對于大多數貧困戶來說,送錢送物的“輸血式”扶貧并非長久之計,只有發展產業促進就業增強“造血”功能,才是脫貧增收的根本之策。
因地制宜,精準發力。圍繞“縣有龍頭企業、鄉有主導產業、村有扶貧基地、戶有脫貧項目、人有增收技能”目標,近年來,上蔡縣著力做好產業扶貧大文章,全縣有貧困人口的448個行政村實現了扶貧產業全覆蓋。
按照“四優四化”工作思路,上蔡縣大力實施“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戰略,推動全縣特色種植業實現區域化布局、規?;a,五龍、楊屯、無量寺等鄉鎮的馬鈴薯種植,大路李、楊集等鄉鎮的食用菌種植,華陂、小岳寺、東洪等鄉鎮的蘆筍種植,朱里、齊海、無量寺等鄉鎮的中藥材種植……構建起鄉鎮有主導產業、村村有扶貧基地的產業新格局。
“2018年,我們引導貧困戶實施結構調整14264戶4.29萬畝,土地流轉7132戶2.6萬畝,已建成種植基地440個,帶動貧困戶5256戶。”上蔡縣扶貧辦主任胡煥煥說。
五龍鎮的榮繁養殖、韓寨鎮的正興生態養殖、朱里鎮的牛碩牧業、邵店鎮的祥盛肉牛養殖……上蔡縣在做大特色種植業的同時,畜牧產業發展也毫不遜色。
該縣結合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綠色生態養殖。依托中糧集團、正興、首農、牧原等龍頭企業,全縣已建成大中型養羊場19個,建成羊舍200余棟,存欄基礎母羊2萬多只;中糧集團投資的年出欄100萬頭生豬養殖產業扶貧項目,第一批11個養殖小區正在拉圍墻、開工建設,第二批10個養殖小區正在積極組織土地流轉;首農集團萬頭肉牛標準化養殖場項目,廠房等基礎設施已建成,春節前可以進牛養殖,計劃帶貧1萬戶。
機聲嗡嗡,忙碌不停。上蔡縣臥龍街道辦事處麥仁村知足鞋業加工廠里,附近的村民在這里干得熱火朝天。“每個月能掙3000元左右的工資,還可以接送孩子上下學,比外出打工強。”2018年脫貧的吳真真自豪地說。加工廠老板聶玉才介紹,廠里共吸納了70多名附近的村民務工,其中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有22人。
發展鄉村扶貧車間,讓群眾在家門口有活干,有穩定收入。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上蔡縣結合鄉村實際,積極扶持和引導企業在有條件的村莊建設扶貧車間,大力發展小型加工業、“巧媳婦”工程等,培育了一批家庭工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全縣共規劃建設扶貧車間200個,目前已建成117個,全部建成后預計可幫助8000名貧困群眾實現就近就業,月平均收入2000元以上。
多管齊下,多點開花。除此之外,上蔡縣還大力實施光伏扶貧和村級集體經濟,不僅建成了鑫光新能源集中式光伏扶貧基地,全縣還一次性建設了347座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實現了全縣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光伏扶貧全覆蓋,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的渠道越來越多。
責任編輯:dr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