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增速不一
摘要: 在國際貿易增速放緩、國際直接投資低迷、全球債務水平持續提高和金融市場動蕩等多重因素同頻共振下,2018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長勢頭總體放緩,增速差異化明顯,可謂苦樂不均。
2018年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圖為人們從會晤場館外走過。 經濟日報記者 蔡淳 攝
在國際貿易增速放緩、國際直接投資低迷、全球債務水平持續提高和金融市場動蕩等多重因素同頻共振下,2018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長勢頭總體放緩,增速差異化明顯,可謂苦樂不均。亞洲新興經濟體繼續領跑全球,中東歐經濟增速大幅度下降,拉美多個國家出現經濟動蕩,西亞北非地區出現了一定程度回升。
亞洲:增速繼續領跑全球
亞洲新興經濟體2018年上半年延續了去年的經濟回升態勢,但下半年開始放緩,預計全年經濟增速與2017年持平,為6.5%。亞太地區經濟增長周期性高點已過,多數國家通貨膨脹水平較上年進一步回升,貨幣相對美元貶值,經常賬戶余額整體下降。
不過,亞洲經濟增速仍顯著高于全球經濟增速,亞洲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依舊是世界經濟增長動力的主要貢獻者。中國、印度、柬埔寨、老撾、越南、緬甸、菲律賓的經濟增長率高于亞洲經濟體平均水平,被視為相對高速增長的國家;印尼、泰國、新加坡、韓國、文萊等國經濟增長率則在均值以下。
一些亞洲國家的經濟狀況同上年相比出現改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外需復蘇,全球經濟復蘇給許多亞洲國家帶來正向溢出,出口成為帶動這些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如柬埔寨、泰國經濟的復蘇得益于出口好轉。
第二,在內需中私人部門消費向好。因消費者信心提升、工資上升等因素促成的私人部門消費強勁成為印度、印尼等國經濟增長的有力支撐。
第三,私人部門和外商直接投資走強。例如,文萊致力于經濟多樣化,促進了私人投資增長;印度營商環境改善帶來了私人投資好轉;印尼機器設備投資上升帶來了投資走強;來自中國等國家的外商直接投資更使東南亞中低收入國家基礎設施、油氣管道、制造業等投資走強。
拉美:復蘇隱憂不容小覷
2018年拉美經濟繼續維持復蘇態勢,經濟增長率預計為1.3%。從內部看,投資活動不斷走強帶動地區內需求回升;從外部看,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將拉動拉美地區對外出口,改善拉美地區外部需求。不過,國內政治局勢不確定性妨礙經濟復蘇進程、高通脹和高債務造成政策收緊、金融動蕩威脅宏觀經濟穩定、美國保護主義行為導致國際經濟環境惡化等因素為拉美地區經濟復蘇帶來了持續挑戰。
在地區主要經濟體中,巴西經濟上半年繼續延續緩慢復蘇態勢,一、二季度經濟同比分別增長1.2%和1.0%;投資萎縮狀況得以緩解。經濟復蘇有利于政府收入上升,政府支出預計將有所增加,對經濟拉動作用將有所加強。
阿根廷和委內瑞拉經濟則出現大動蕩,經濟增速分別從2017年的2.9%和-14.0%下降到2018年的-2.6%和-18.0%。
西亞北非:增長后勁略顯不足
2018年西亞北非地區經濟增速為2.4%,略高于去年的2.2%。主要積極因素來源于年初國際油價上漲,推動了產油國“石油美元”增收,多國財政整頓趨于溫和,公共資本支出增加。
北非國家的經濟增長則得益于國內持續改革帶來的收益、國內信心增強以及外部需求穩步增長等因素。埃及增長前景較好,2017/2018財年,GDP增速達5.3%,為近10年來最好成績;突尼斯因農業產出增加,經濟增長率預計將從2017年的2%提升至2018年的2.4%。
土耳其因受貨幣危機影響,經濟形勢明顯惡化,其GDP增長率從2017年的7.4%大幅下降至今年的3.5%。美國退出伊核協議,重啟對伊朗石油、金融、金屬、礦產、汽車等一系列制裁,伊朗經濟形勢惡化,GDP增長率從2017年的3.7%下降至今年的-1.5%。
西亞北非經濟增長基礎相當脆弱。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和地區沖突加劇,國內安全條件進一步惡化,可能會破壞一些國家政策和改革的實施,削弱其經濟活動。油價前景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可能會削弱一些國家消費,增加財政壓力,并加劇大多數國家的外部失衡。此外,全球金融條件趨緊和波動可能進一步增加地區石油進口國的借貸成本,加重現有的財政可持續性問題,對銀行資產負債表造成壓力,并破壞私營部門的活動。
撒哈拉以南非洲:改革提振信心
2017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經濟增長率為2.75%,較上年1.4%的增速翻了一番,增幅顯著高于世界以及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平均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提升以及較為強勁的內需。在年初石油價格上漲的帶動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石油出口國經濟明顯反彈。
南非經濟處于不穩定的溫和復蘇過程中。2018年上半年,南非經濟“意外”衰退。9月份,南非政府公布了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的具體內容,受此利好消息影響,南非經濟開始復蘇。
展望2019年,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面臨諸多挑戰。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姚枝仲認為,主要挑戰包括美國經濟下行的可能性較大,國際金融市場可能進一步出現劇烈動蕩,主要經濟體應對下一輪經濟衰退的政策空間受限,全球貿易摩擦可能帶來較大負面影響,逆全球化措施將阻礙國際貿易和投資。此外,地緣政治風險、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擴張等問題也將影響世界經濟穩定發展。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經濟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