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法并不意味小產權房會轉正
摘要: 非農建設用地將不再“必須國有”,掃清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直接入市的法律障礙,意味著政府將不再是唯一的非農建設用地供應者。但是,建設用地入市仍然要遵循符
非農建設用地將不再“必須國有”,掃清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直接入市的法律障礙,意味著政府將不再是唯一的非農建設用地供應者。但是,建設用地入市仍然要遵循符合土地利用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修訂并不意味著小產權房會轉正。
日前,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刪去了現行土地管理法關于從事非農業建設使用土地的,必須使用國有土地或者征為國有的原集體土地的規定。筆者認為,非農建設用地將不再“必須國有”,掃清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直接入市的法律障礙,意味著政府將不再是唯一的非農建設用地供應者。但是,建設用地入市仍然要遵循符合土地利用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修訂并不意味著小產權房會轉正。
長期以來,政府主導征地是我國農村建設用地“農轉非”的“華山一條路”。按照現行法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不能直接入市,如果要入市交易,必須變更為國有土地之后才行。除農村集體和村民用于興辦鄉鎮企業、建設村民住宅和鄉(鎮)村公共設施、發展公益事業外,其他任何建設不能直接使用集體土地,都要通過征收程序將集體土地變為國有建設用地。
所謂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即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租賃、入股,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同地同權同價。這一改革思路自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2015年,在33個縣開始試點。前提是經全國人大授權暫停在上述地方實施有關法律。此后,浙江德清敲響全國“第一槌”,改革試點逐步開花結果。近年來,試點地區積極開展入市探索,建立健全市場交易規則和服務監管制度,形成了一批制度創新成果。
很多人關心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法律修訂的主要目的是推動依法改革農村土地制度。草案明確指出土地規劃和用途屬性必須為工業、商業等經營性用途,因此僅對非住宅類經營性土地有影響,對住宅類經營性建設用地沒有直接影響。即使直接入市也要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所以也不意味著國家允許小產權房轉正,政策對農村宅基地管控依然嚴厲。直接在農村集體土地上建設的房子,只有該村村民才能合法占有,不允許對市民上市交易,即使私下授受也拿不到房產證。
從目前試點的情況來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后的用途主要是工商業、服務業、旅游業,一些地方在獲得許可后試點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即使是試點地區目前還沒有允許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商品房。可見,集體建設用地入市要有一系列的條件和規范。對此,此次草案明確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條件及管理措施。
法律修訂的目的,是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產權制度,明確入市主體、范圍和途徑,建立健全市場交易規則和服務監管制度,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最終實現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改革試點的目標是釋放土地紅利,增加農民收益,繁榮鄉村經濟。這對于盤活農村集體資產、提高用地保障,無疑是件好事。
(本欄目話題由今日頭條提供大數據分析支持)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