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龍口氣象新
摘要:記者 胡殿文 寒冬時節,踏訪新蔡縣龍口鎮,勃勃生機撲面而來,鄉村美景次第入眼:平坦潔凈的村道、機器轟鳴的車間、幸福洋溢的笑臉、悄然蝶變的村莊,展示了今日龍口高顏值
記者 胡殿文
寒冬時節,踏訪新蔡縣龍口鎮,勃勃生機撲面而來,鄉村美景次第入眼:平坦潔凈的村道、機器轟鳴的車間、幸福洋溢的笑臉、悄然蝶變的村莊,展示了今日龍口高顏值,繪就了美麗鄉村新畫卷。
黨旗飄揚別樣紅
龍口鎮地處縣城北部,兩?。ㄔ?、皖)三縣(新蔡、平輿、臨泉)六鄉鎮接合部,是新蔡縣的邊界大鎮,素有新蔡“北大門”之稱。
2017年4月,新蔡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振南兼任龍口鎮黨委書記。上任伊始,李振南逐村調研走訪,詳細了解基層黨建、脫貧攻堅等工作開展情況。基本情況摸清了,干工作也就有了方向。她和黨委一班人提出了“抓好黨建促脫貧,黨建引領聚人心,高質量黨建推動全鎮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在全鎮黨員干部大會上,李振南說:“抓好黨建就是抓住了脫貧攻堅的‘牛鼻子’。 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只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才能如期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龍口鎮在黨員中開展了“戴黨徽、亮身份、當先鋒、做表率”活動,發動黨員干部在脫貧攻堅一線勇當先鋒、做好表率。黨徽戴胸前已成為龍口鎮黨員干部的一種自覺行動。鎮黨委副書記王偉說:“每天出門上班前,我都要檢查黨徽戴好了沒有。”
農村富不富,關鍵是支部;支部強不強,全靠帶頭人。以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為重點,龍口鎮根據個別村“兩委”班子不健全、凝聚力不強的問題,加大了村黨支部書記的培養選拔力度。目前,該鎮20名村黨支部書記中,有80后村支書8人,90后村支書2人,初步建立了一支以70后、80后為主,90后為輔的能力強、有威信、素質高、能干事的村黨支部書記隊伍。
針對部分村委房屋破舊、年久失修、辦公設備老化的情況,龍口鎮爭取村室建設項目與資金,加快村室建設。該鎮鎮長高建民感慨地說:“一年多時間,全鎮建了18個新村室、提升2個舊村室。在以前,這些我們想都不敢想。”
冬日暖陽下,在范莊村大氣簡約的文化廣場里,村黨支部書記車振杰指著兩層粉墻黛瓦的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一臉的自豪:“以前,俺村靠租賃群眾的房子辦公,如今,鎮黨委、鎮政府幫我們建起了辦公樓,村里黨員干部有了自己的家,人心齊了,干勁足了。”
鄉村舊貌換新顏
龍口鎮轄20個行政村、105個自然村,有6.6萬多人口、6.7萬畝耕地,全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村7個,貧困人口1871戶7228人。其中,邊劉莊、張寨、大楊莊等6個村委與安徽省交界。一些村委地處偏僻,道路等基礎設施薄弱,脫貧攻堅任務繁重。為改變村容村貌,龍口鎮黨政一班人從改善村里基礎設施著手,以美麗鄉村建設為突破口,積極實施硬化、凈化、綠化、美化工程,加大村容村貌等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力度。
龍彌路(龍口到彌陀寺)年久失修,“小坑水常有,大坑能臥牛”一度是它的真實寫照。李樓村小學校長李斌說:“當時,路兩側的李樓、籠張莊等村群眾怨聲載道,罵娘的不絕于耳。群眾最盼望的就是把門前的路趕快修好!”
“鎮里決定從最難的龍彌路修起,還安排包村干部把需要修的路都列入計劃,一條接著一條修。”龍口鎮副鎮長張鋒介紹到。修通的是道路,連接的是民心。新修的龍彌路平坦寬敞,從龍口集鎮一路向西,到與彌陀寺相鄰的黨莊,全部裝上了路燈,燈柱上的公益宣傳廣告成為了龍口鎮的景觀大道。
新蔡縣人大代表張高峰是龍口鎮蒙張莊村人,自幼離家在天津打拼,創業有成。每年春節,他既想回家又怕回家,用他的話說:“村與村修的是斷頭路,開車進不了村。夜晚兩眼一抹黑,只能抬頭看星星。”前不久,再次回到家的張高峰夸贊道:“家鄉道路通暢了,路燈裝上了,變亮了、變美了!”
硬化村道、整治溝塘、清理垃圾、衛生改廁……龍口鎮黨政一班人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竭力改善人居環境。去年以來,全鎮已新修道路130多公里,前周莊、王坦莊等13個村委安裝路燈1200盞,23個文化大舞臺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村莊舊貌換新顏,龍口鎮被評為“省級衛生鄉鎮”。
曾經,龍口集鎮基礎設施落后,居民垃圾亂倒、污水橫流,制約了當地集貿交易的繁榮。今年以來,該鎮集中力量,加快集鎮街道、市場建設,在街道兩側高標準鋪設污水管道、方磚2000多米。位于龍口街南與北的龍口村黨支部書記時海寬、張小寨村黨支部書記張方偉兩人密切合作,一塊組織人員清理河道漂浮垃圾,并成立物業公司,對街道進行美容保潔。隨著集鎮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周邊鄉鎮到龍口趕集做買賣的人也多了。
打造美麗集鎮既要“顏值”又要追求“品質”。張小寨村第一書記王斌到村里任職后,發起成立愛心舞蹈隊,在全鎮各村開展“志智雙扶”巡回演出,并在全縣廣場舞大賽中獲獎。去年,張小寨村榮獲“河南省省級生態村”稱號。
家門口圓了致富夢
曬太陽、打撲克曾是冬季鄉村生活的常態。這兩年,隨著脫貧攻堅戰號角的吹響,在龍口鎮鄉村,到村里扶貧產業車間打工掙錢,變冬閑為冬忙卻悄然成為新時尚。
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發展產業是根本之策。在產業發展中,龍口鎮將著力搭建產業發展平臺,鼓勵外出創業成功人士返鄉創業,把扶貧車間建在家門口。目前,全鎮已創辦以服裝加工、汽車坐墊等產業為主的扶貧車間12個,增強了脫貧“造血”功能,使貧困村有了新產業,鄉親們就業有了新門路。
穿針引線、踩動腳踏板,一塊塊布料從工人手中變成一件件成衣。走進黨莊村扶貧車間,葛朝花熟練地操作著機器,勞動的快樂寫在她的臉上:“俺丈夫有病、兩個孩子上學都需要照顧。村里的姐妹們到外面打工掙錢,只能眼巴巴地看著?,F在好了,在家門口每月就能掙2000多元,日子越過越好了。”
龍口鎮黨政辦公室主任張春光感慨:“現在的農村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群眾幸福感越來越強,哭窮戶、要低保的少了,群眾的牢騷也少了!”
大楊莊地處龍口鎮最東北,與安徽省臨泉縣姜寨鎮王鹽店等村交界,曾是出了名的窮村亂村。這兩年,村子由亂到治,逐步奔上富路。村委主任楊東建說:“這兩年,安徽那邊的人都羨慕大楊莊變化大。我們村建了扶貧車間,王鹽店、袁寨等安徽那邊的農村婦女都沾了光、受了益,到這里打工掙錢呢!”王鹽店村的李振梅與村里的姐妹們到大楊莊服裝廠跨省打工,步行10分鐘,既可跨省打工掙錢,又能下班后跨省回家料理家務。
踏訪龍口鎮鄉村,一個個扶貧車間格外醒目。在時寨村鵬博汽車坐墊廠,腿有殘疾的韓紅梅與工人們正在趕制一批發往杭州、上海的汽車坐墊訂單。企業老板李小闖歸鄉創業前,在福州經營汽車用品生產與銷售生意。他帶領妻子返鄉創業,已帶動20余戶貧困戶就業。
時值冬日,龍口村道路上依然車流不斷、熱鬧不減。村里的扶貧車間建在村幼兒園附近,訂單為圓通快遞包裝袋。1500平方米的廠房里,縫紉機“嗒嗒”聲悅耳動聽。村黨支部書記時海寬說:“這個車間每天可加工圓通包裝袋1萬多條,我們有干不完的訂單。”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