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機構:明年多領域蘊藏巨大機會
摘要: 清科集團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我國股權投資市場投資總額超過1萬億,同比下降了6.6%,投資案例9773起,同比上升7%。
清科集團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我國股權投資市場投資總額超過1萬億,同比下降了6.6%,投資案例9773起,同比上升7%。其中,醫療健康、金融等領域最受投資人青睞。截至2018年11月,中國股權投資市場資本管理量已達到9.8萬億。
股權投資總體活躍
“2018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迎來了一個歷史拐點。”在日前由清科集團、投資界主辦的第十八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上,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倪正東直言。
倪正東介紹說,今年前11月股權投資總額超過了1萬億,同比下降了6.6%,投資案例9773起,同比上升7%。截至2018年11月,中國股權投資市場資本管理量達到9.8萬億,新募基金4071只,募資總額1.15萬億,投資數量9773起,投資總額1.03萬億,退出2674筆,其中IPO退出數量839筆。
相比投資的“活躍”,募資尤其是人民幣基金募資今年顯得多少有些“冷清”。
在募資方面,今年前11個月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8.7%。其中,人民幣基金募了9000多億,外幣基金募資額超2370億。需要強調的是,外幣基金今年的募資同比上升超130%。
退出方面,前11個月IPO退出數量839筆,退出領域集中在互聯網、醫療健康、IT、金融等。“一個明顯的感覺是,今年中國企業境內IPO數量上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倪正東說,在退出回報上,今年前11月VC(風險投資)/PE(私募股權投資)支持企業境外上市的賬面回報為9.52,遠高于境內的2.59倍。
醫療健康、人工智能等領域最吸金
在投資行業上,信息技術、互聯網、醫療健康等領域投資項目最多,其中醫療健康無論是投資數量還是投資金額都是今年增長最多的行業。此外,在螞蟻金服、度小滿金融和京東金融三家公司高融資規模推動下,金融行業總體融資規模最大。
冪方資本是一家專注于生物醫藥投資的早期機構,其合伙人梁占超告訴記者,“我堅定看好未來醫藥健康市場的發展。因為人口老齡化趨勢已不可避免,醫療消費也在升級,從之前的重治療,到現在重預防、診斷、治療、預后的康復。此外,技術升級、人才回歸、藥監部門鼓勵創新等都是利好。”
聯想之星合伙人陸剛稱,2001年投的第一個項目就是醫療項目,2015年后開始關注醫療健康,現在已經覆蓋創新藥、基因和診斷技術、醫療新服務三大領域。“如果說之前醫療投資是‘防御性’投資品種,2015年之后就開始變成‘進攻性’投資品種了。預計未來會呈現新技術和新服務兩個方向:一是在基因診斷、生物新藥、醫療器械等領域的創新驅動;二是醫療服務效率的提升、支付效率的提升帶來的新醫療服務。”陸剛說。
還有多位投資人表示,下一步投資方向將重點圍繞醫療、教育、制造業等與人工智能的融合。例如,戈壁創投管理合伙人朱璘表示,會比較關注數據化程度較低的行業,例如農業和工業,會因效率提升帶來巨大機會。博將資本創始合伙人羅闐提出,“未來十年,人工智能是一個大的產業,還有醫療和教育,這三個領域跟AI緊密相連。總的來講,高壁壘的、高效率的、低能耗的、環保的領域,會在明年重點布局。”
明年壓力中蘊藏投資機會
多位投資人表示,今年以來一些壓力已經顯現,尤其是今年募資的冷清,預示著明年創投市場投資的熱度可能會下降。不過,也有投資人依然表示樂觀,他們認為,機遇恰恰存在于挑戰之中,危機中往往孕育偉大公司,不少投資機構尤其是頭部機構并沒有明顯放緩投資的步伐。
IDG資本創始董事長熊曉鴿表示,今年IDG的投資速度比往年略微放緩,但依然處于全行業領先位置。“做投資和管基金,反而在每一次谷底的時候,才看得清楚真正好的機會。大家都很順,股票都很好,都在燒錢的時候,反而要冷靜。中國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擁有了全世界最多的基金,但是好的項目是有限的。整個行業如果投資速度過快,對行業的研判又沒有那么充分,價格抬得比較高,會導致投資成本升高,可能使投資回報率下降。”熊曉鴿說,“投資最重要的還是退出,很期待科創板,它可能給中國的風投帶來更好的退出渠道。”
現場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長李開復也表示,盡管今年募資方面尤其是人民幣募資遇到很大挑戰,P2P爆雷、一些AI公司泡沫增大等,帶給我們不小的擔憂。但是在這個“寒冬”中,我們其實看到了很多機會和希望。在李開復看來,人口紅利,結構性后發優勢,物流效率提升,交通、教育、文化和醫療等垂直領域都蘊藏著巨大機會。
毅達資本董事長應文祿認為,當前最大的風險就是不投資的風險。無論是從中國經濟基本面等宏觀層面看,還是從二級市場的波動倒逼一級市場的估值逐步回歸理性等微觀層面看,都成為依然堅定投資的原因。在他看來,2019年的投資機會將蘊藏在幾方面:一是科技在產業中的應用,包括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機器人、5G、云計算和智能制造等;二是抓住金融資產布局,如果當下積極參與上市公司的重組、并購和整合,可能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窗口期;三是去杠桿背景下,大批優質資產流入市場帶來的交易性機會;四是投資和區域高度融合的機會,包括粵港澳、長三角一體化等。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經濟參考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