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曲俏佳人陳玲玉:創新是對傳統藝術最好的傳承
摘要: “我參與創作并彈唱的粵曲《星海黃河》,展示了冼星海在創作《黃河大合唱》時的情景,這首曲子曾兩次受邀到北京演出。”
陳玲玉參加直播節目時表示:“通過網絡直播平臺演出也是一種創新”。李凌 攝
中新網廣州12月17日電 題:粵曲俏佳人陳玲玉:創新是對傳統藝術最好的傳承
作者 李凌 盧育辛
“我參與創作并彈唱的粵曲《星海黃河》,展示了冼星海在創作《黃河大合唱》時的情景,這首曲子曾兩次受邀到北京演出。”陳玲玉近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介紹,她以粵曲琵琶彈唱的方式、將這首激情澎湃的抗戰曲進行創新改編。“觀眾們都說沒想到粵曲也能唱得那么氣勢磅礴、蕩氣回腸。”
陳玲玉是國家一級演員,粵曲琵琶彈唱演唱家,曾兩度獲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表演獎”和“節目特別獎”。從藝41年來,陳玲玉一直是粵曲的創新先行者,并把粵曲的傳播和發展視為己任。
陳玲玉攜弟子上直播節目,希望通過新興的網絡音樂平臺推廣傳統文化。李凌 攝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典雅優美的旗袍女子環抱琵琶,琴聲如珍珠落玉盤般悅耳動聽,歌聲卻如男聲般雄厚低沉,一曲與眾不同的《滿江紅》技驚四座。陳玲玉把上海評彈的柔、京韻大鼓的剛、粵曲的平喉滄桑融于一體,渾然天成的契合使陳玲玉的評彈自成一格。
“不同的曲種、派別,在行腔、運氣上都有著各自的特點,只有融會貫通之后,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風格。”陳玲玉說,很幸運在她藝術生涯里的每個階段,都能遇到“伯樂”。她先是師從白燕仔、勞艷娟、李丹紅等粵曲名家,1991年,又以一曲《琵琶壯烈歌》得到了中國曲藝國寶級大師、京韻大鼓藝術家駱玉笙的賞識并被收為弟子。在跟隨駱玉笙的學習中,陳玲玉把北方大鼓和江南小曲的音樂素材融入粵曲演唱,令她的發聲、唱腔等技巧別具一格。10年前,陳玲玉又拜在粵劇“風腔”創始人陳笑風門下,調整傳統粵曲演唱的行腔節奏,吸收戲曲注重人物情感刻畫的唱腔,把粵劇元素融會于曲藝表演上,使得人物的塑造更立體。
陳玲玉一直學習吸收各個戲劇、曲藝曲種的藝術,學習吸收不同戲曲藝術中的精華,積極拿來,化人為己、融會貫通,以此豐富自己的曲藝表演。正是這種堅持不懈和學無止境的精神,讓她在傳統藝術創新之路上行穩致遠。
陳玲玉演出劇照。受訪者提供 攝
舞臺上的陳玲玉一人變身多個角色,時而是月下撫弄琵琶的清雅麗人,時而是身世可憐的絕代佳人阮玲玉,她的每一次華麗亮相都讓傳統曲藝變得時尚、高雅起來。她先后在國內外舉辦了65場個人藝術專場,將中國傳統曲藝帶到悉尼歌劇院、維也納金色音樂廳等世界殿堂級劇院。2018年,她又將粵曲帶進網絡直播,攜帶弟子們一起參加直播節目,通過新興的互聯網傳播平臺,使更多年輕人能夠欣賞到傳統藝術之美。
作為粵曲傳承人,陳玲玉堅持在保留傳統精華的基礎上,將音樂、舞美、伴唱等進行新的編排和包裝,以吸引不同年齡層的觀眾。在她看來,從前唱粵曲都是刻板地站在臺上清唱,完全沒有表演可言,但一個人物、故事的演繹,從演唱者到伴奏樂隊,從音樂編排到舞臺設計,都需要不斷去嘗試和創新。“不僅要有傳統曲藝演唱的功夫,還融合了現代舞臺表演的技巧,要傳承必須要創新。”陳玲玉表示,創新是對傳統藝術最好的傳承。(完)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